“有无相生”与跨文化文学比较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y in Laoz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is Tao and "you" and "nothing". The so-called "have" can be seen a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appearance as being, while "nothing"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being. Although "you" and "nothing" ar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ways, they are all unified in "Tao". Laoz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having or not living side by side" can give us a kind of theoretical enlightenment to compare cross-cultural literature today, that is, we must recognize the coexistence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s as well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s in the comparison of cross-cultural literature. Blending and confluence advocate the comparison and exchange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emphasize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culture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富恩 ,施昌东;论韩非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李定生;《老子》唯物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于鹏彬;《老子》不是唯物论——与胡曲园老师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4 何建安;论老子哲学的“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5 朱贻庭;论《老子》的“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6 韩强;;《老子》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与胡曲园、李定生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7 胡曲园;我对《老子》的看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8 李艳;;对偶辞种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9 周秀光;《易传》和《老子》辩证法之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10 胡曲园;论老子的“无”及老子其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耀南;;张东荪论道家[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徐心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4 夏凡雨;;试论现代化转录因子约束创新增强子[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马小凤;周爱保;;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待:中、日、韩三国之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Lawrence Park;Donald Goff;Oliver Freudenreich;Marina Yaroshenko;Karen Kwass;Byron Good;;开始早期精神病研究:波士顿的经验[A];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轩治峰;;英汉广告跨文化比较与翻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阮冶;姚坚;李小龙;高长青;;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心理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耕;修改基因能否“尽得风流”[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方兆祥;《老子浅说》序[N];安徽日报;2003年
3 尹志华;《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杨振铎;天坛:象天法地之佳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许新海 南澳洲国立大学教育学院 区荣基;澳大利亚教育与课程改革跨文化实地研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夏学銮;和谐社会是多样性的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心 言;反向思维的本质是全面性[N];楚雄日报(汉);2005年
8 早报记者 陈辉楠;复旦首开本科生同性恋研究公选课[N];东方早报;2005年
9 裘新实;要推己之本,勿乘物以逞[N];光明日报;2005年
10 王萍;和谐社会需要创新“和谐哲学”[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丽;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夏泉;中国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的生药学及民族药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南平;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艳红;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索龙高娃;文学人类学方法论辨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陆军;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乐;学院时尚的跨文化比较[D];四川大学;2005年
5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6 汪静;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文化维度对伦理决策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殷雪;中美公共关系公司从业者的伦理化决策中文化因素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李燕;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陈洪英;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将文化知识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中宝;中美同一性别密友间的非言语自我流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0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0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