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

发布时间:2017-02-09 20:40

  本文关键词:身心健康之维——表现艺术治疗学的历史与哲学考略(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06年

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

王志远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汉魏六朝时期佛教表现艺术,旨在通过这一研究,为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相关的文学艺术活动提供借鉴。 本论仅限于汉魏六朝时期,,隋唐之后暂不涉及,因此变文、俗讲以及杂剧、目连戏、歌舞乃至藏戏等方面的佛教表现艺术暂付阙如,不予讨论。 本论试图致力于建立佛教表现艺术的理论体系,以对佛教理论的深入研究作为立论的基点,站在佛教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佛教表现艺术的发生发展规律。本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从佛教传入中国之日始,佛教表现艺术为其存在和发展做了什么?佛教表现艺术用艺术表现了什么?佛教表现艺术是如何伴随着中国佛教一同成长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佛教表现艺术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是什么?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特色是什么? 为了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本论采取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去探求。 本论第一章探讨了佛教表现艺术的基本范畴,将表现艺术与造型艺术相提并论,使之具有艺术两大分支之一的地位,这是本人独立思考的结果,在与部分同仁讨论时也得到了认可,在本论中第一次公诸于世。同时,对宗教表现艺术与世俗的表现主义及行为艺术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对比。本论概括了佛教表现艺术的特征及三大构成要素:场面、情景、情节;在对历史进程的分析中,总结了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三种特殊形式:行为魔幻化、对白戏剧化、仪轨艺术化。对佛教表现艺术研究现状从三方面综述:(一)对佛教仪轨与念诵的研究;(二)对佛教音乐的整理与研究;(三)对佛教戏剧戏曲的研究。 本论第二章介绍印度佛教从对世俗表现艺术的排斥转变为推崇佛教表现艺术并取得高度艺术成就,为中国佛教产生和发展表现艺术的可能性设置了潜在的前提。“伊存授经”、迦腻色伽王历史定位、西域三个时空要素,决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B94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4
  • 第一章 佛教表现艺术的基本范畴14-35
  • 第一节 宗教艺术的两翼:宗教造型艺术和宗教表现艺术14-15
  • 第二节 宗教表现艺术与世俗的表现主义及行为艺术15-19
  • 第三节 佛教表现艺术的特征及构成19-26
  • 第四节 佛教表现艺术研究现状综述26-35
  • (一) 对佛教仪轨与念诵的研究27-28
  • (二) 对佛教音乐的整理与研究28-30
  • (三) 对佛教戏剧戏曲的研究30-32
  • (四) 本论对研究现状的评述及立论坦言32-35
  • 第二章 印度佛教表现艺术的输入和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滥觞35-101
  • 第一节 印度佛教对世俗表现艺术的排斥35-45
  • 第二节 印度佛教对佛教表现艺术的推崇45-54
  • 第三节 印度佛教表现艺术的高度成就54-66
  • 第四节 印度佛教表现艺术向中国的输入和嬗变66-81
  • (一)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座标——“伊存授经”66-73
  • (二) 迦腻色伽王历史定位对于佛教艺术分期的座标意义73-78
  • (三) 西域成为佛教艺术从印度向中国中转衍生之地78-81
  • 第五节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滥觞81-101
  • (一) “洁斋三月”在中国佛教表现艺术史上的首要地位81-90
  • (二) 桓灵二帝及笮融的奉佛活动及佛教表现艺术的初步中国化90-94
  • (三)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特殊形式之一——行为魔幻化94-101
  • 第三章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早期形态101-155
  • 第一节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在音乐领域的初步探索101-115
  • 第二节 关于“契经”的其他重要解释115-120
  • 第三节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与应用梵文原音的微妙关系120-125
  • 第四节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独特形式之二——对白戏剧化125-130
  • 第五节 《世说新语》中的佛教表现艺术蠡测130-139
  • 第六节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独特形式之三——仪轨方面的突破139-155
  • 第四章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全面推进和发展155-244
  • 第一节 杂密经典推进发展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155-173
  • 第二节 佛教表现艺术重要作品——具有情节结构的拟剧本文献173-196
  • 第三节 涌现众多杰出人物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196-213
  • 第四节 以《梁皇忏》为代表的经忏活动中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213-229
  • 第五节 前鼎盛时代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的精彩尾声229-244
  • 附录1:主要参考书目244-248
  • 附录2: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佛教表现艺术论文辑录248-256
  • 附录3:药师仪轨一具256-260
  • 附录4:懿法师《破魔露布文》等260-270
  • 附录5:田野调查采风资料《梁皇忏》附件270-27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林魁;《广弘明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林魁;《广弘明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林魁;;《玉台新咏》编者和编纂时间再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巩本栋;《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4期

    3 潘桂明;居士、居士佛教及其源地[J];佛学研究;1998年00期

    4 熊清元;梁武帝天监三年“舍事李老道法”事证伪[J];黄冈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5 王洪军;论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隋唐五代宗教政策研究之二[J];孔子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箭;三武一宗灭佛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亚丁;灵验记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安正燻;《法苑珠林》叙事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芦珊珊;唐代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继文;释僧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红;梁朝萧氏家族文学活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思华;漫议声乐中的表现艺术[J];新疆艺术;1997年03期

    2 马德富;杜诗虚实结合的表现艺术[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1期

    3 马德富;杜诗叠字的表现艺术[J];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04期

    4 吕植家;;论微型小说立意的表现艺术[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3期

    5 李霞;;谈主体心迹的表现艺术[J];前沿;2009年05期

    6 王则远;庾信诗歌表现艺术新探[J];学术论坛;1993年04期

    7 周显宝;;身心健康之维——表现艺术治疗学的历史与哲学考略(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张银涛;;“通感”的表现艺术[J];语文学习;1986年09期

    9 俞家钲;雪莱《云雀歌》的表现艺术及翻译[J];国外文学;1991年03期

    10 林从龙;;诗词的表现艺术(三则)[J];诗刊;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瑾英;[N];潮州日报;2008年

    2 化石;[N];云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梁琳;[N];上海科技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远;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立梅;疯狂的执着—论柴姆·苏丁的绘画表现艺术[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2 李丽娟;高长虹早期文艺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王志远 >刘立梅

    >李丽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身心健康之维——表现艺术治疗学的历史与哲学考略(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1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