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昆德拉在中国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2 12:34
【摘要】: 本文从接受理论与平行研究的角度,在“关系”这一概念范畴内,探讨了昆德拉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关系”既是接受理论的核心内容,又是比较文学在定义中所着力强调的一个概念。在接受理论中,“关系”不仅决定着作家作品在接受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来源,更是我们以此审查和探讨具体的文学效果和反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比较文学中,“关系”既包括直接的交流关系,也包括平行现象,即没有任何事实联系与实证影响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据此,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对昆德拉与中国文学的显性与隐性关系分别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接受层面上,昆德拉进入中国,不仅契合了当时中国文学的发展语境,而且深得作家群体的关注与推崇,具备了接受语境与接受群体的昆德拉研究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在平行关系的层面上,昆德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虽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两者却在小说精神上形成了对话的关系。 上篇: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研究。它分为两个问题: 一、昆德拉与存在主义。这一部分又分二个层次:即(一)“存在”语境。语境相对于文学文本来说,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环境。每一个作者都依赖于他的读者的社会环境,观点和意识,因此对昆德拉在中国的引入和接受分析首先应考虑到的就是当时的接受语境。虽然昆德拉的政治背景有着一定的煽动性,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又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特征,但他在我们文学界的接受过程中却始终没有引起意识形态的误读,造成这一反应的主要原因应归功于我们当时所处的存在主义思潮环境。(二)“存在”研究。昆德拉的存在有他的特殊性。他以个人独特的政治流亡眼光来审视特定处境下人的“存在”,这种存在包含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而昆德拉又极为关注人们在特定的处境下所选择的极端性存在方式,因此,他触及到了欧洲哲学本体论的危机问题;小说之“存在”的必要性是昆德拉所强调并竭力维护的,他以一个欧洲小说家的身份来维护小说在当代世界中的“存在”也构成了他存在的主要特色。相契的接受环境使我们在接受的开始就把握住了昆德拉作品的精神实质和美学品质,对昆德拉的研究和评论在短时期内就已经深入了本质,而在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上都没有很大的出入与分歧,形成了一种整饬统一的研究特色。 二:昆德拉与中国作家。昆德拉在中国的走红离不开作家群体的关注与推荐,而作家之所以对昆德拉感兴趣,深究其原因有两点。(一)题材的共鸣。昆德拉的小说题材引起了中国作家群体性的深思与共鸣。相似的历史遭遇使关注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昆德拉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患难知音,加上中国作家当时又在考虑 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即如何使作品题材既有民族性特征,又具备世界性的眼光 与意义的问题。在中国作家眼里,昆德拉综合了以上两种因素,顺理成章地成了 他们努力效仿和学习的对象;(二)写作的陌生化。接受主义者认为:陌生化是 建立读者与本文关系的一个过程。昆德拉的小说之所以受到中国作家的欢迎,其 中的主要原因是他让我们领略到还可以用另一种笔法来写小说。昆德拉对历史和 现实题材的陌生化处理以及陌生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中国作家原有的创作观 念得到全面的颠覆,随之产生的新的创作观念具备了改变审美标准的力量,形成 了接受群体与作品之间的能动关系。于是他成为对作家群体创作观念冲击力最为 强烈的作家之一。 下篇:昆德拉在中国的平行研究。通过具体的作家作品比较,我们会发现当 代小说在其精神上与昆德拉形成了沟通的可行性。这种沟通也是对昆德拉在中国 之所以被接受的一种反证。王蒙与昆德拉相比,在作品中都表现出一定的后现代 主义恃征;王朔与昆德拉相比,同以轻松的笔调来揭示世界的荒谬,喜剧性地超 越悲剧;史铁生与昆德拉相比,皆在作品中注重小说的思索性功能;王小波与昆 德拉相比,都大胆地对极权年代进行反思,对隐秘的人性予以无情地剖析。总之, 我们在当代小说中看到了太多昆德拉似的小说智慧的光芒。或许,昆德拉在表层 的小说叙事观念与主题模式上对于中国当代小说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因为当代小 说具备了与昆德拉相似的历史背景与现代性的精神特征,它们之间又是一种精神 暗合的关系。 从接受的角度来分析昆德拉在中国的影响,目的是探究昆德拉热为何会在中 国形成,却不能持续下去的原因。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来探讨昆德拉与中国具体作 家作品的关系,则是从隐性暗合的角度对昆德拉之所以会被中国接受的反向证 明。 接受研究与平行研究都在“关系”范畴内进行探讨。前者的研究对象侧重于 文本外部,后者侧重于文本内部。两者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把这两者结合起 来,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昆德拉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还可以更深入地认 识昆德拉与我们自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106.4;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平;中国人眼中的米兰·昆德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2420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20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