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背景下审美现代性思考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viet and western realist art for a long time, the new Chinese art formed a tendency to take aestheticism as the main trend of thought.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vant-garde art, also called experimental art or contemporary art, has emerged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s a result, art forms began to show the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especially contemporary art and fashion culture, which are increasingly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In this case, the way to appreciate art in the past appears to be at a loss in the face of contemporary art. There are so many so-called contemporary arts in our lives. How can they be critical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Contemporary art goes from above to below the shelf, involving the rich use of media,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道培;;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地位[J];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02期
2 魏道培;;中国当代艺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奇葩[J];艺术市场;2006年12期
3 韦蔚;;佳士得当代艺术专场策略探询[J];大美术;2007年12期
4 ;中国的艺术老外玩 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的本土缺失[J];艺术与投资;2006年03期
5 潘欣信;;潮流至上 中国当代艺术何以春风得意[J];大美术;2007年05期
6 罗仕福;;浅谈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5期
7 周彦;;从中国当代视角书写英文版《中国当代艺术史》[J];东方艺术;2009年11期
8 荆琦;远望近察——小议中国当代艺术观照方法[J];美与时代;2005年11期
9 陈宝宏;;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与末路[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40期
10 萧大圣;;奢侈品爱上中国当代艺术家?[J];艺术市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凌继尧;;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丹尼尔·艾伦(Daniel Allen)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编译;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了吗[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尚海融;中国当代艺术将成秋季热点[N];威海日报;2007年
3 潘欣信;潮流至上[N];美术报;2007年
4 王婷;请中国当代艺术不要丑化自己的“脸”[N];文汇报;2008年
5 本版编辑邋孙国胜 艺译风 艺宝 姜长城;中国艺术家:欧美画廊涉猎的下一个目标[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李媛;亦真亦幻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N];中国经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邱家和;两大巨头共同发力中国当代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学东;中国当代艺术接近完整“拍卖链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张娟;国际著名基金助力中国当代艺术[N];中国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华侨;艺术存在论的争议及其方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4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6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4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曾彦斌;回到本地[D];中山大学;2004年
7 杨诚;试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困境[D];南京大学;2013年
8 Milan Cerovina(赛瑞);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的纠缠与共进[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丁琪;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暴力情结及其表达方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正梅;北京“798”艺术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1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3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