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情感与形式之关系——贝尔与朗格美学思想比较与述评
[Abstract]:The emotion and the form are a pair of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western modern art, and people try to solve the essence of the art by answering the relation of the two. Bell i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form and content theory, and the essence of art is the "a form of meaning". On the basis of Bell's theory, Langer points out that the art is in essence a form of symbolic expression of human emotion. The two art view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art theory, but both do not solve the essence of the emotion. In fact, the emotion and the form in the art come from the real life and generated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and the art is the human's free esse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钢;符号中的意念世界与抽象系统的符号[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刘泽亮;易相与禅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四益;黄永厚;;符号只是符号[J];读书;2007年05期
4 李們,王欣;浅谈符号图形的发展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1年04期
5 李海旺;思维·意象·抽象[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杨朝军;符号的本质(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司福成;关于英语国际音标之当代发展[J];莆田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张晓虎;试论符号在主客体形成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金会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民族形式论争”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03期
10 ;北京的符号[J];美文(少年散文);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艳红;谭建安;程荫杭;;模糊传感器的研究综述[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2 陈传文;鲁群霞;张启亮;;符号在网络产品设计中的应用[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韩然;;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显现出的文化意象[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小雷;;草根的力量——浅析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艺术特色[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小雷;;草根的力量——浅析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艺术特色[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6 周家群;;“视觉冲击力”解读[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石蓉蓉;;公共气象环境下的传播学释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罗莹;刘刚;孙守迁;;编钟的美学研究及设计应用[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梁浓盛;;航海图编绘若干要素浅析[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金坤;;《诗经》自然生态意识发微[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柳青;让人失落的《失落的符号》[N];文汇报;2009年
2 张璋 涂俊;地域民间文化的符号[N];陕西日报;2008年
3 曹雅楠 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室内设计中的符号应用[N];中国文物报;2009年
4 徐以升 胡进之;郑京平:管好信贷闸门防止投资反弹[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磊;徐冠群:大师和纪录片都不该是符号[N];文汇报;2010年
6 记者 王泽远 通讯员 梁建辉;具茨山岩刻符号形成于4000年前[N];河南日报;2008年
7 本期主持 王菁菁;当@成为艺术品[N];中国商报;2010年
8 记者 饶嵬 何在;幸福成为“昆明符号”[N];昆明日报;2008年
9 吴义勤;新生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问题[N];文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研;以文化大发展为观察视角的思考题[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魏泳涛;面向对象的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D];四川大学;2000年
4 陈学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凤山;隶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文钢;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娜;视觉思维的形成以及在现代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晓冰;试论笔墨符号[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陶丹;管理哲学视域中的企业形象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4 陈中文;鲍德里亚早期符号文化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滔;叙事与符号的魅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书雷;北宋东京祭坛建筑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曾欢欢;电视广告符号与消费主义神话[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玉生;产品设计的情感要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杨璇;论笔记中的符号和缩略词对提高连传质量的有效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5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4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