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往哪里去
[Abstract]:The view of nature and the universe determine the spirit of art. From the ignorant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times to the Enlightenment period, the past natural, pastoral mood of happy days was shrouded in a kind of mechanical, fatalistic melancholy; the primitive view of nature slipped into fatalistic determinism. Similarly, we can also find in art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the power between natural organic magnanimity and mechanical mani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in astronomy,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main melody of the world is not scarce, endangered, but rich and prosperous, and under this view of nature, the author ponder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art of the futu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radition of "strange magnet" is still extensive, and the art field is carrying on a revival of the traditional form, genre and purpose, and turning to the neo-classical movement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skill again. While point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narcissism complex and casual feelings in contemporary mainstream ar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rt in the real sense must have substance, which can enlighten people both in cognition and in emotion. What the "content" of art shows is the meaning of the work, the artist's idea, cognition and dream. It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 of the times, embody the virtue and flaw of the times, and record the track of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mission of the neoclassicism movement is to rediscover the tools, excavate the novel themes of the times, and create a new cause.
【作者单位】: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分类号】:J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燕;张雪红;;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观与老子自然观之比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陆蓉之;;从数据科技看当代艺术[J];艺术·生活;2001年05期
3 汉斯·贝尔廷;苏伟;;《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11、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2)[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4 ;书架[J];艺术界;2011年04期
5 余丁;;美国现代艺术的市场与收藏[J];艺术.生活;2007年04期
6 苏伟;;艺术实践与理论实践:延伸的主体性探索[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8期
7 朱其;;自然的现代性及其传统的转换[J];山花;2011年13期
8 卢迎华;;平面化的艺术史和艺术系统[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9 埃莉诺·哈特尼;李京泽;;艺术研究院的现代之翼[J];世界美术;2011年02期
10 阎苗;;大型当代艺术展翻起中国艺术史的新篇章[J];中国拍卖;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徐永成;徐俊;;现代产品艺术设计中心理学因素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朱晶;;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5 苏君礼;;展布,同时携带[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小明;;艺术中的科学:哲学与史学的新向度[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廷芳;;百花兢艳的时代——现代文艺风格的多元格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刘毅;;“观看”的取消——以凝视为开端的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9 邵亮;;戏剧感的衰落和重现——从德拉罗什的沉浮看艺术趣味的演变[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松;在限制中保持野生状态[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王仲;我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N];文艺报;2001年
3 荣剑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艺术“现代性”何必用“当代性”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本版编辑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 王春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南夷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程佳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严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杨诶;观“美国艺术三百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张立行;勾画美国艺术300年轨迹[N];文汇报;2007年
6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赵勇;说说李建军的批评[N];学习时报;2005年
8 ;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N];北京日报;2007年
9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10 叶廷芳;百花竞艳的时代[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5 谢志超;爱默生、梭罗对《四书》的接受[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林军;意义与超越——西方象征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白塔娜;《江格尔》与荷马史诗自然观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文岗;如何走出在理解现代与后现代艺术上的误区[D];河北大学;2005年
5 阳芬;回归自然—卢梭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侯斌英;试论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4年
7 李亦非;环境艺术中传统休闲文化之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杨希珍;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理论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德林;主体性的神话与消亡[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关思文;超越雅俗之分[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6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4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