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再释文学理论关键词:“文学创造”与“文学生产”

发布时间:2019-05-08 04:39
【摘要】:文学创造论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以及主体的自我神圣化基础上的,而1980年代中国文学创造论的鼓吹者却是缺乏主体性的文人群体,这就注定它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愿景,并不具有现实性。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文学生产这一关键词逐渐走红,这与文学商品化、技术化以及大众文化潮流分不开。它们将人和文学去神圣化、去主体化,挖掉了文学创造论的根基,突显出文学与大众消费、社会需求、文学制度、意识形态及艺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联度,促成文学生产论的出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文学生产论有其合理性、科学性;但是,它所表征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变迁,却隐含着巨大危险,即去神圣化、去主体化所造成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危机。
[Abstract]:The theory of literary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self-sanctification of the subject. However, in the 1980s, the advocates of the theory of literary creation in China were groups of literati who lacked subjectivity, which was doomed to be a false vision.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the key word of literary produc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erature, the technical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the trend of mass culture. They desanctify and depersonalize people and literature, remove the foundations of literary creativity, and highligh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mass consumption, social needs, literary systems, ideology and artistic productivity,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Promote the appearance of literary theory of production. As a theoretical paradigm, literary production theory is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However, its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changes imply a great danger, that is, the crisis of social value and literary value caused by desanctification and de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晓成;;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标准的泛化与重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罗宏;;对文学原理教材中之创作论阐释的思考——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朝元;;多维视域下的文学本质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陈琼英;;作家池莉与美国文学中的欧·亨利[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志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从西方到中国[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赵牧;;文学教育:关乎我们的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5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光祖;文体形式与文学创造[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许荣;对个人视角文学功利性的思索[N];光明日报;2008年

3 ;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N];文艺报;2001年

4 马相武;文学不能脱离道德[N];文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郑逸文;学界争论:当代文学批评新路向[N];文汇报;2003年

6 冯宪光;走向客观化[N];文艺报;2000年

7 张兴成;市场条件下的当代文学[N];人民日报;2003年

8 程光炜;如何看待“新人新作”[N];文艺报;2005年

9 贺绍俊;明星化:文学的利与弊[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北京大学 王彦霞;从艺术生产力谈摄影文学的理论空间[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2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剑峰;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王素音;“非个人化”创作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颜研生;作为一种“生产”存在的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桦桢;文学创造主体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阳;论文学中“有意味”的色彩[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红梅;意识形态与通俗文学[D];厦门大学;2006年

7 刘会;文学·消费·权力[D];暨南大学;2008年

8 王磊;电子媒介下的文学“审美外”消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孙志高;文学是人的艺术化符号存在方式[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胡霁;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的跨媒体传播[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1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71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