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比较文学三十年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ichu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rom 1978 to 2008, and combs that Sichu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experienced a new force from self-awakening to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t is praised as the "four square troops" stage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h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pattern.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ichu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built a speech position centered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newspaper" and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West and East, trained a numbe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alents, and formed a relatively stable academic echelon. Published and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valuable research papers and monographs, which have made high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relations,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mparative poetics,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stray literature and so on, and have made high achievements in the Chinese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iewpoints such as aphasia, heterogeneity, discourse reconstruction, variability and cross-civilization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Sichuan and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past 30 years shows that Sichu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made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o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worl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顺庆;;从总体文学角度认识《文心雕龙》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价值[J];文学评论;1989年02期
2 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J];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01期
3 曹顺庆;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1期
4 曹顺庆;;再说“失语症”[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熹;罗维斯;;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多元文化时代下一种二维的理解——浅谈比较文学的“跨国家”与“跨民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张文彬;;试谈比较文学中国学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李洁;;20世纪末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概述[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4 王向远;;“跨文化诗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The Nervous Nineties——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Mainland China[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2年01期
6 ;Tn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7年01期
7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he Cross-Civilization Studies[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1年01期
8 王萃萃;;求取真经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关键一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王占峰;连丽丽;;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王宁;;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5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金梅;“《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军飒;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舒子芩;老舍抗战文学中的英国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俊;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法国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平;新感觉的诱惑[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向梅;东方主义视角下分析《消失的地平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增岩;《包法利夫人》在中国的经典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林文兴;以诗释乐[D];湘潭大学;2011年
9 丁荪;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张迅;《宠儿》的文化诗学解读[D];温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顺庆;“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2 程勇;对九十年代古文论研究反思的检视[J];江淮论坛;2001年03期
3 蒋寅;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4 罗宗强;古文论研究杂识[J];文艺研究;1999年03期
5 谢天振;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新走向[J];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介民;;“危机说”的谬误——兼斥比较研究的困惑、焦虑[J];江汉论坛;2006年07期
2 钟厚涛;;在对话中寻求未来生机——第五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纪要[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4期
3 穆雷;20年来比较文学的发展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4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跨越性”特征与“变异学”的提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5 王宁;外语院系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色和发展前景[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2期
6 林秀清;;《中国比较文学源流》序[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7 陈富瑞;;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8 严绍t,
本文编号:2483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8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