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试论中、美文化之缘

发布时间:2019-05-30 15:15
【摘要】:比较文学研究也可以是比较文化的研究。通过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与美国在基本文化品格方面的诸多相似之处:从民族优越感、超验主义、实践理性、批判精神到生活与文学中的幽默风格等。尽管如此,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显然要大于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两国的命运也迥然不同。这种文化的相似与命运的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介民;世纪之交的文化挑战──记“97广东省比较文学研讨会”[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2期

2 刘介民;世纪之交的文化挑战——记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97年学术研讨会[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梁永安;;关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课题的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2期

4 华静;顾烨文;;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解读[J];电影评介;2009年24期

5 任玲玲;;浅析中美文化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胡春梅;;华人版“美国梦” 国家神话的反思——读《典型的美国佬》[J];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7 区颖;王楠;裴鼎鼎;;《功夫熊猫》渗透出的美国文化[J];电影文学;2008年23期

8 杨晓明;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3期

9 夏玲英;;浅探中美文化差异[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宁;从比较文学到跨文化研究[J];文学自由谈;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8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泳;;风雅那个茶[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10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小宁;美国: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刘琼;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8年

3 张西平;“他者”眼里的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奇伟;中国文化需要标志性产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美国普渡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郭恋东;用文化比较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N];光明日报;2006年

7 蒋廷玉邋刘道伟;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N];新华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学江;文化交流开启理解窗口[N];人民日报;2005年

9 帅联;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恰逢其时[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田晋裕 吴伟农 施晓慧;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N];大众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保杰;当代奇卡诺文学中的边疆叙事[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黄慧玲;美国文化价值观与文化霸权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田晋芳;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9 胡永洪;发出自己的声音[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萍;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王晓晨;中美年轻一代的工作观及敬业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赵晓玲;美国对华政策的文化因素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朱虹;美加文化差异及加拿大多元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兰楠;试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家庭危机[D];西南大学;2008年

6 梁倩;评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黎裕华;《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88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488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