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4:大德意志艺术展的记忆
[Abstract]:In September 1933, the Imperial artists Association, led by German propaganda Minister Goepere, was founded with members from various fields of music, film,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and visual arts, all of which are "officially certified" artists. Goebel announced: "in the future, only associate members can appear in our cultural life, membership will only be open to those who meet the conditions, and everything that is no longer needed and harmful will be excluded." Nevertheles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expressionism, the Nazis were once in a state of artistic chaos. In October 1934, Hitler formally set the tone that all modern art must be cleaned out of the empire without any experimental art. More than 5,000 works have been purged and the famous depraved art exhibition has been launc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reat German Art Exhibition, which symbolizes "orthodox art," was held as scheduled, and works returned to retro aesthetics emerge in endlessly, with themes covering all aspects respected by the Nazis. From 1937 to 1944 at the end of the war, the annual Great German Art Exhibition finally left a record of nearly 10 million visits and huge economic gains, but also entered the tomb of totalitarianism with the ambitions of the empire.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分类号】:J1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贝特霍尔德·欣茨 ,张红艳 ,凌晨;德国法西斯的绘画——艺术史上的延续或断裂?[J];世界美术;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云华,孟钟捷;纳粹阴霾下的德国体育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6期
2 唐思;二战前夜纳粹德国报纸政策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项洋;纳粹德国劳动者保护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友法;论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确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4年06期
2 H·透纳;希特勒是怎样上台的?[J];领导文萃;1997年10期
3 孙鸿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与希特勒纳粹党的上台[J];丹东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4 鲍世修;;关于“纳粹主义”译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商榷[J];对外大传播;2005年06期
5 王双静;关于纳粹党阶级属性的几个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浩岭;青春、良知与铁血——《第三帝国的兴亡》再读札记[J];书屋;2002年02期
7 路德维希·哈里希;屈国华;;佩带假肩章的希特勒青年团员[J];当代外国文学;1989年01期
8 吴晓奎;试论希特勒上台的原因[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郑寅达;《希特勒夺权备战之路》简评[J];世界历史;1988年03期
10 ;从啤酒馆到总理府——乱世狂魔希特勒粉墨登场[J];当代学生;2005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明;;浅谈网上艺术展览[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2 楼传兴;;群艺馆文化馆艺术展览市场化之我见[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3 骆天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及其启迪[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学广;;后现代主义与生态世界观[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车子;卢艺舟;;新装饰主义[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6 王荣江;;后现代主义对待科学的策略及其危害——由索卡尔事件想到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吴天威;;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之初步比较[A];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申正浩;;鲁迅“叙事”的“现代主义”性质[A];现代东亚语境中的鲁迅研究——中韩鲁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英进;;阅读早期电影理论:集体感官机制与白话现代主义[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侠;;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永毅;从疯狂走向毁灭[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黄培昭;“纳粹基地”惊扰以色列[N];人民日报;2007年
3 林贤治;德国:用幽默书写历史[N];南方周末;2007年
4 袁志英;“大收藏家”希特勒[N];东方早报;2010年
5 阿文;首届阿布扎比艺术展契合文化发展远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龙莹 彭纯静;我州举行首届全州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N];团结报;2009年
7 记者 李婷;世界文物艺术展仍是重头戏[N];文汇报;2009年
8 现居维也纳的海外学者 老久;谁拆除了那道墙[N];经济观察报;2009年
9 李万武;到文学好人堆里亮相[N];文艺报;2009年
10 李雪艳;第三届西藏摄影艺术展在尼泊尔举办[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2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董小玉;暮色中的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6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李美华;琼·狄第恩作品中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展现[D];厦门大学;2004年
9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彩虹;寻找新的锚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锋;望舒的现代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顾习龙;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4 王忠;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创造力理论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陈翠荣;批判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观念解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性怡;怀旧与时尚——建筑环境的再生与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计湘婷;后现代观的小学教师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显东;后现代主义与高校德育改革[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杨威;威廉·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连华;哈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01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0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