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艺术发展趋势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since the advent of art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in the digital age,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occupations in the field of art: animation design, web design, interface design, interaction design and so on. In the digital age, as the new generation of cultural products, digital art products come to us today.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J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文婧,滕青;互联网与艺术传播革命[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2 李于昆;;数字艺术中的艺术家角色[J];美术观察;2006年02期
3 张永宁,陈东生,张向宁;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展望[J];装饰;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侯力莉;;论数字时代平面设计的新型表现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张永宁,邸小松,朱华;谈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3 吴小燕;;我国数字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4 柴智;;数字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艺术符号学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朱逍荣;;浅谈数字时代的数字艺术教育[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6 杨哲;;数字时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究[J];大众文艺;2012年10期
7 赵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刘金香;;从艺术形式与时代审美的关系看当代油画[J];美与时代;2006年06期
9 国庆;对艺术设计课教学中基础课作用的再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龙莉红;林木森;;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初探[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陈义丰;艺术网络营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丽娜;数字时代平面设计的艺术符号学解读[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卢昕昕;论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丽娟;新媒体艺术与现有美术欣赏模式间的关系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汲晶晶;对“70后新绘画”现象在中国当代油画中体现的视觉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孔娟;中国当代手风琴音乐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张珊珊;网络对中国影视艺术传播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8年
7 毛浩;河北民间艺术品行销现状及网络传播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刘晓敏;论数字艺术的设计思维和审美价值[D];延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展;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燕;;我国数字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2 焦应奇;数字艺术辩[J];美术观察;2005年06期
3 洪勤学;阮如艳;;浅谈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年02期
4 赵江涛;;数字技术是艺术设计教育腾飞的助推器[J];科技资讯;2008年06期
5 张晓叶;;数字艺术亟待解决的问题[J];文艺争鸣;2009年10期
6 信天骄;;论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2期
7 李于昆;;数字艺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创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4期
8 焦应奇;;数字艺术辩[J];中国美术馆;2005年07期
9 李尊雨;;浅谈国内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艺术科技;2006年03期
10 濮军一;;e时代的虚拟艺术——数字艺术系2007毕业设计[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刚;杨飞;夏燕;;数字艺术下水墨动画的变迁[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冯宁;;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2003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大陆地区代表部分)[C];2003年
3 郝志娟;;浅谈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共存与发展[A];2003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大陆地区代表部分)[C];2003年
4 宋媚丽;刘介群;王娜;;中小型博物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知识传播能力[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5 李兴亮;付蓉;;艺术地融入:简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影响(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万宁华;涂兴德;;试谈“数字城市”构建设想[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会军;;数字技术、观念、制作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张会军;;数字技术、观念、制作的思考[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10 万宁华;;“数字城市”构建设想[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明慧;数字艺术 走进互动情态[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张建淳 记者 董云平;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教育论坛举行[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赵凤兰;数字艺术人才招聘:春暖花未开[N];工人日报;2009年
4 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雷芳芳;中原教育动漫开坛研讨数字艺术教育[N];郑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骆展胜;广西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在桂林成立[N];广西日报;2010年
6 余侃;CG点亮创意人生[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 赵丹;南昌国际数字艺术动漫周今开幕[N];南昌日报;2009年
8 龚小因;中美共建中国世界级数字艺术基地[N];重庆日报;2000年
9 郑丹;数字艺术市场扩大,人才从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虫虫;数字艺术因网络而盛放[N];电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文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李黎;广州城市边缘区规划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的本质特征、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D];苏州大学;2008年
6 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肖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柳尧杰;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投资价值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李玲蔚;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长安;论现代数字技术对门类艺术表现力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4年
2 刘晓敏;论数字艺术的设计思维和审美价值[D];延边大学;2011年
3 张国圣;数字艺术谱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润娟;数字艺术的和谐自由论[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肖波;虚拟数字艺术的超真实表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6 程敏;数字艺术与人类社会现实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u&力;论着色技术在三维数字艺术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梅艳;数字艺术生产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金子;数字技术与传统绘画的关联[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1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