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枷锁——论赫希的客观阐释理论
[Abstract]:Based on the debate between Hershey and new criticism,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words in the validity of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e division of the meaning and meaning of the works, she tries to find out the root of the confusion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final solution to this dilemma, that is, to return to the author's creative intention. However, the foundation of Hershey's theory of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is false, and there are serious defect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works exist.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is only an illusory shackle, which is of little benefit to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2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美辉;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4 郭嘤蔚;论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内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陈新汉;;自我评价活动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传开,余在海;交往范畴和交往实践观研究之评说[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李留义;;承认关系中的人性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翟鹏玉;“那”生态文化圈与主体际交往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邓春莲;在爱中存在——论弗罗姆总体人的主体性解放道路[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朱成科;;分化与整合: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7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杨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学;2002年
5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先桃;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杨燕;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风格[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牟艾力;论师范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涂文娟;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12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1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