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数字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本文结合国外高校相关的学科与专业设置,提出了基于媒体艺术构架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设想,并结合信息视觉化的方法来归纳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学科框架与应用领域的模型。作者认为,对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明确该学科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无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学科体系 媒体艺术 信息视觉化
【分类号】:J0-4;G642
【正文快照】: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它通常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同时,数字媒体艺术或新媒体艺术又是一种“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鹏;;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理论课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文丽;;一场视觉狂欢的夜宴——浅析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广告话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林美宇;;兼为讯息与媒介的网络锐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7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8 王泽庆;;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9 王妍;;技术现象学视阈下的虚拟艺术问题[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10 荣鑫;;消费社会情境中的技术与统治——大众媒介的兴起及其意识形态效用[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宁;;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子舟;;论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肖云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民主与媒介素养——基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媒介观与方法论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洪艳;;审美与媒介——影象媒介下的诗意生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李翔;;电视体验化传播——从节目形态到社会文化表征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253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