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与互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异质与互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字与图像是人类认识与表达世界的两种主要手段。它们既有异质的一面,也有互渗的一面。其异质性表现在二者反映世界的方式是直接、直观的还是间接、抽象的,人们用感官把握到的二者的形式与其最终在脑海中形成的形式是否一致,二者与思想的关系是间接、分离的还是直接、同一的等三个方面。其互渗性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支撑性、相互渗透性和相互转化性三个方面。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文字与图像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这种此消彼长的内因是二者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外因则是人类的艺术生产与消费方式,以及与这种方式相联系的科技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图像时代 文字 关系研究 三个方面 互渗性 语言艺术 异质性 感性存在 形象 相互渗透性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这一判断似乎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在这种语境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的讨论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侧重图像与文字的对立,认为图像的迅速发展形成对文字的挤压,并由此造成文学的衰落与边缘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炎秋;论文学形象的语言构成[J];文学评论;1996年04期
2 李中华;;麦克卢汉论文学“原型”[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欧明俊;胡方磊;;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2 任建东;;网络游戏的道德资源性分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3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童恒萍;;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宇;清代吉祥纹样在定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芳;导向设计的多维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敏;;文字的味道[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9期
2 周益民;;那些文字那些故事[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3 杨继辉;;假如文字[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4 李波;;浅议图像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丽;;赵本山小品表演的动作化解析[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 田建国;;试析图像语境下中国架上绘画的后现代方式[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7 吴雷雷;;絮诗[J];散文诗;2011年Z2期
8 孟迎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恬淡的人文情味——丰子恺散文《塘栖》赏析[J];语文月刊;2011年06期
9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J];散文选刊;2011年08期
10 吕月米;;图像时代拟像对传统审美意象的消解[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周彦;;重建文字的地位[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贾明祖;骆飞;;浅谈摄影专题报道的策划[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汪尚麟;;文字形创意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钙与肥胖关系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梁肇宁;温之平;吴丽姬;魏晓琳;;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关系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树德;庞志兵;刘昆;左毅;吕允强;孙志峰;涂俊;李晓;;军人体能、技能和智能的关系研究[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长北;;对图像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何佳梅;杨京波;;环城市旅游度假带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 尹鸿;图像时代的文学[N];文艺报;2001年
2 央旦才让;《我是一个兵》图像时代的真诚叙述[N];兰州日报;2005年
3 特约记者 丁丽洁;图像时代,我们更依赖文字[N];文学报;2006年
4 赵熊;入印文字概说[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椎轮
本文编号:253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