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艺术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艺术”
本文关键词:论作为艺术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艺术",并非本然自明地存在而有待被解读,其是迥异于研究者与对象之间那种分立关系的、内在于意识的意向对象。据此认为,建构研究对象的大致模式为:个体意识与某人工造物或活动"相遇"——进入直观——作为意识构造结果的"艺术"得到确定指认。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研究对象 艺术 建构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一、艺术研究的人类学转向及其对象认知困境对艺术的关注,传统上属于艺术学及美学的言说领域。艺术学研究一方面在实践层面对艺术作品本体加以形态描述分析;另一方面在观念层面上对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观念以及其后的艺术思潮展开探讨。进一步地,艺术哲学的形而上美学也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柯政;;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陈宁;"百姓"、"公民"语义的社会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刘冬岩,陈旭远;教育理论思维的公共性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海英;教育“无思”的质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8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李涓;论意识“困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艺术真实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7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8 谢俏洁;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冬春;民间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明;;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2 方李莉;;技艺传承与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建民;;主持人言[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4 袁东升;;艺术人类学研究路径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5 唐虹;;侗族风雨桥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黄贤春;谢建明;;论“艺术系统”作为一般艺术学的独立研究对象[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7 阿尔弗雷德·吉尔;尹庆红;;定义问题:艺术人类学的需要[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8 罗易扉;;资本的渗透——克里斯托弗·斯坦纳与《流通中的非洲艺术》[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江马益;;文学不可言说之维[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10 王廷信;;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蒋国忠;;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若干问题[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刘谦;;走向拓展与深化——关于新世纪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罗兴华;;现代设计艺术基础教学创新的策略探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借鉴性的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凌继尧;;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钟华;;比较文学学科自身内在的悖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丽哲;传统技艺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熊晓辉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知识全球化时代的艺术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周芳;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徐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京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记者 翟群;中外学者对话传统技艺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珍 俞灵;民族传统技艺:新世纪的复苏和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皇甫晓涛;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N];文艺报;2006年
8 何向阳;批评的底气[N];文艺报;2008年
9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马驰;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2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华东;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征;数码交互艺术创作论[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2 吴刚;梁平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叶木桂;文艺人类学方法论[D];兰州大学;2007年
4 吴巧芬;从目的论角度看《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高翔翔;从变译理论的角度分析《红楼梦》库恩译本[D];同济大学;2008年
6 郑虹;风雅硕人[D];暨南大学;2005年
7 曾Zs颖;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看翟理斯对《聊斋志异》的重写[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尚宪鹏;新世纪中国大陆文艺美学学术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玉琴;论文学中的死亡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作为艺术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