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研究——批评与文学分道扬镳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程细权;;新材料入旧格律:吴宓的文学创造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王春云;;论文学的时空穿越意识及其经典品格[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7 徐翔;;符号的生产与“符号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郝运慧;宫玉波;;《白鲸》与希腊神话的原型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未志英;;《以斯贴记》中的喜剧性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倩;;关于文学作品中“魂与身”模式故事的文化阐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芝国;抗战时期北京诗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彭冰;汪道昆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展;孙犁抗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吕晓志;中美情境喜剧喜剧性比较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兰;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与《火山情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玉梅;扎根:阿来的小说创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秋穗;明清《水浒传》评点之叙事理论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邢丹丹;谈歌文化小说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曹成竹;“追忆”批评的理论意义与文化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6 郎功勋;新历史主义视阈中的当代纪录片[D];兰州大学;2008年
7 刘乔;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唐前史传文学[D];兰州大学;2008年
8 连小红;叙事时间与文本意义的生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红兵;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贾润英;喜剧外表下的智性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奥列;文学批评的困惑[J];文艺评论;1987年01期
2 吴俊;抵抗文学批评堕落的勇士[J];文学自由谈;2003年05期
3 赵慧平;关于文学批评研究的起点和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德祥;文学批评的“思考”职能[J];小说评论;1995年01期
5 吴野;文学批评发展的征兆[J];当代文坛;1984年09期
6 ;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6期
7 李岭;论动态的文学批评[J];文艺评论;1989年02期
8 陈阳;摆脱文学批评不振局面的探讨[J];理论界;2004年04期
9 董衡巽;美国19世纪文学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03期
10 康梅钧;文学批评在何处存活[J];文艺争鸣;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国华;;坚持创新,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学描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蔡钟翔;白岚玲;;金圣叹研究大有可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任一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特色——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9 石水平;;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动因及其治理对策[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早;文学批评与媒体批评应是怎样一种关系[N];文汇报;2008年
2 宋家宏;文化建构中文学批评关注什么?[N];文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文学批评失去了权威怎么办?[N];辽宁日报;2009年
4 杨早;以独立评论为前提的互利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梁鸿鹰;强化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N];人民日报;2009年
6 韩宇宏;文学批评的“九多九少”[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建军;文学批评:求真,还是“为善”?[N];文学报;2009年
8 李志孝;给文学批评一点生气[N];文艺报;2009年
9 解玺璋;80后写作挑战文学批评[N];北京日报;2004年
10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国昌;强化文学批评的感受性[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4 邹晓燕;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7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8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涪宁;经济法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玫;论弗莱的文学批评[D];新疆大学;2003年
2 王敏芝;“传媒文学批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谭媛媛;信托财产独立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高震;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瑞雪;论传媒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5年
6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鲍晓红;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玉慧;独抱一天岑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8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3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