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9-12-01 02:43
【摘要】:本文以“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为切入点,指出西方审美价 值取向存在着一个从古典到浪漫到现代的范式转变,而这种范式转变也正是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获得与展开。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指出,从 18 世纪末 开始,古典与浪漫的对立和争论就成为一个时代话题,歌德、席勒、黑格尔、 谢林、史莱格尔、克罗齐、艾略特等等都加入到了这个论争之中。古典和浪 漫的对立被看作“古代人”的“古代气质”、“古代趣味”和“现代人”的“现 代气质”、“现代趣味”之间的对立。就是在这种对立之中,古典和浪漫作为 一种审美范式开始有了理论的自觉,“浪漫性”的认同实际上成为西方审美 现代性的自觉阶段、获得阶段。 第二章和第三章则分别指出古典审美范式和浪漫审美范式的内涵。文章 指出西方古典审美范式的主要内涵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理 性知识主义的审美”,以理性知识作为审美世界潜在的最高价值取向;第二, 它是一种“和谐整一”的美学,把追求整体性、秩序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 理想;第三,它是一种泛道德化的“道德主义”的美学,把审美的道德功利 目的作为审美的目标。而浪漫审美范式则与此不同,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 就在于对古典范式的理性知识主义、道德主义的自觉超越,它强调审美的非 功利性原则,强调审美自身独特的不同于理性、科学、哲学的独特“审美逻 辑”,以创造美的形象、表现主体的天才、情感和想象本身为目的,以审美 独立性为首要的价值目标。浪漫美学把理性逻辑的知识转向了感性形象,开 始了西方美学所谓的“感性转向”。其次,浪漫的审美范式还特别强调审美 主体自身的个人主体性,以人自身为目的,以人自身为中心,成为一种追求 主体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主体性美学”。把审美从着重于对外在世界的 真实模仿、客观再现转向了对主体自身内在心灵的自由表现,兴起了所谓“心 灵的转向”。同时,浪漫美学也是对于西方“现代化”社会的初步回响,浪 漫美学所构拟的浪漫与传奇是对平庸现实生活失望的超越,它是一种向往诗 意人生的美学。 第四章指出浪漫美学范式之后,西方的审美范式又呈现出巨大的变化, 进入了所谓“现代美学”范式阶段。在对现代、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概念进行 梳理之后,本文认为“现代性”本身的内涵就是多重的,它包括现代的设想、 按照这个设想进行的实践过程和这个现代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以及人们对这 个现代结果的情感反映方式。而“现代”美学则是审美对西方高度现代化社 会的反映,随着高度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异化”与挤压越来越突出,审美呈 现出一种新的范式形态,集中表现为对现代社会的“怨怼”之情和退缩到个 人感性生存之中,在美学中出现了直接的“生命诉求”,寻求“存在的根基”, 1 WP=7 进行“社会批判”,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色彩。这种集中的“感性生存的转 向”是对高度物质化、机械化现代社会的审美超越。同时,现代美学范式也 对审美领域自身内部的古典传统进行了自觉的反叛与超越,这着重表现在对 客观主义的理性逻辑秩序、道德功利的反叛上,出现了诸如“达达”、“超现 实主义”等这样的非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和新的“现象学生成观”美学、“语 言学转向”的美学范式。所以,西方的审美现代性是对古典审美传统自身的 内在超越和对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的双重超越。 最后,在结语中本文指出西方审美范式的转变就是西方审美现代性的获 得与展开。“浪漫性”的自觉就是审美现代性的获得,它是西方审美现代性 的第一阶段。而随后的“现代美学”是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第二阶段,是审美 现代性的多重展开阶段。西方的这种审美现代性是对其自身古典审美传统的 “古典性”的“现代改造”,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的审美超越。 因此,西方审美现代性是对古典审美传统的“现代”和对于现代社会的“现 代”,它是两个阶段的现代性和双重超越的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01
本文编号:2568190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01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婷婷;《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金凤;自由: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的文学价值递变[D];中南大学;2011年
3 赵辉;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68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6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