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布莱希特对中国戏剧的间离——对两部《灰阑记》的比较阅读

发布时间:2020-01-22 15:35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元杂剧《灰阑记》和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的比较阅读,考察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指出他其实是通过创造性地误读中国传统戏剧,"间离"了中国戏剧以纳入自己"间离效果"的理论框架,从而为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谭娅,陈宪年;试论通感在审美欣赏中的价值[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文刚;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郭志菊,扬清;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的文化特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刘家思;;象征性环境与剧场性张力——曹禺设置戏剧情境的剧场性追求之一[J];四川戏剧;2006年06期

5 袁联波;论夏衍剧作情绪基调的生成机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钱晓田;简评李渔“生活美学”观[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刘兆吉;七十年来文艺心理学与美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概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陈培湛;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冉常建;;论京剧的中和美学精神[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刚;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筱涵;李渔戏曲结构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江南;论李渔的戏曲本位思想在剧本中的表现[D];湘潭大学;2002年

3 张浩;博物馆展示的生态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庄晔;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骅;论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6 师有波;方荣翔京剧表演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家才;现当代语境中的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莉莉;公共仪式与视觉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赵轶峰;中国戏曲话语模式特性及其成因探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刘婷婷;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家庭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肯特·吕利克—魏勒 ,郑再新 ,李健鸣;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工作方法的比较[J];世界电影;1980年04期

2 钮骠;总结中国演剧体系刻不容缓[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3 郑雪来;略论布莱希特演剧理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异同[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4 ;编者的话[J];戏曲艺术;1980年02期

5 丁扬忠;布莱希特与中国古典戏曲[J];戏曲艺术;1980年02期

6 蔡孑人;铸新史——贺中国戏曲学院建院三十周年[J];戏曲艺术;1980年02期

7 周枫;告别无产阶级的伟大歌手——恩斯特·布施[J];人民音乐;1980年09期

8 陈柏健;试论布莱希特诗歌的“间离效果”[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9 薛殿杰;《伽俐略传》舞美设计创作随笔[J];上海戏剧;1980年03期

10 赵家彦;演员创造是戏剧艺术的中心[J];上海戏剧;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双;;中国戏曲在西方的传播及西方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蔡光瑞;;电影中的间离效果——从布莱希特到爱森斯坦[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卫华;;中西文化:欧洲与福建的戏剧交流[A];欧盟与中国·福建: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浩;;“恶魔的美”:鲁迅与唯美主义[A];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 蔡鸿君;苏尔坎普出版社:文亦载道 文亦言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刘乾;京剧男旦是否走到尽头[N];团结报;2000年

3 魏学;《20世纪美国文学史》的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仝保民;安娜·西格斯和她的《第七个十字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百年巨匠[N];解放军报;2001年

6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李家耀;我的评弹缘[N];文汇报;2001年

8 绿原;与最伟大的文学传统密切联系[N];文艺报;2001年

9 张陈;不朽的音乐诗篇《我的祖国》[N];音乐周报;2001年

10 陈国福;重解《四川好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2 卢炜;从辩证到综合[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民;《小城风光》折射出的别样“风光”——戏剧模式的文化观照[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徐国峰;非幻觉主义的幻觉[D];上海戏剧学院;2001年

3 阎琨;从中国话剧的误区与反拨中反观戏剧的“综合”课题[D];厦门大学;2002年

4 胡秀丽;融合与冲突[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全小斌;实验戏剧的文本变革[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6 卜兴建;20世纪80年代中国探索话剧的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宫爱玲;穿越时空的幽会——鲁迅《故事新编》与王小波《青铜时代》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叶长海;叙事剧编剧技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9 祝小丁;作为长篇小说家的约翰·契弗[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何丹丹;论布莱希特的艺术观[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71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71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