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中国的荷尔德林接受——以若干日耳曼学者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02-20 17:55
【摘要】:本文选择若干日耳曼学者为个案群体,即区分作为北大出身的冯至(通过纵向的时段线索)和清华背景的季羡林、李长之、杨业治等,来探讨现代中国荷尔德林接受史的一个面相,进而从荷尔德林的中国结缘讨论德文学科史的深层问题,强调学者学术趣味形成受到学术语境和生性选择的双重制约;学术传承的代际迁变、中外激荡氛围里的刺激成长和中国日耳曼学传统的初步建构的关系;中国日耳曼学的建构形成最终和本土问题引发的主体意识之形成密切相关。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福春;20世纪新诗史料工作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3期

2 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3 周祥森;试析史学评论界“栽花”风盛行的原因[J];学术界;2000年01期

4 李廷华;敦煌轶事——王子云、张大千、常书鸿[J];书屋;2004年07期

5 周海波;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鲁迅文学创作(中)[J];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02期

6 罗志田;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1年04期

7 潘知常;《红楼梦》:“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100周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郭风雷;荷尔德林:海子长诗《太阳七部书》的诗学渊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王法周;;“五四”保守主义社会选择的两种取径——从梁漱溟到学衡派[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7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芸;试论郑敏的十四行诗[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贝加;性灵生命和语言符号[D];汕头大学;2002年

3 孙圣河;庄子对原始巫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5 游修庆;存在之思[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杜学敏;海德格尔的艺术创造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薇;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邢斌;“异乡”母题与“元历史”想象——论冯至现代期的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10 唐祥勇;艰险的行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皓明;;舌的暴力[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9期

2 ;简讯[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3 吴小华;;硝烟中的沉思——论二战时期冯至与川端康成的生命意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4 毛萍;;何谓诗意地栖居——兼论诗的存在论意义[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孙秀昌;;一位主观体验型的精神分裂症艺术家——雅斯贝斯的荷尔德林观[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张典;;荷尔德林、尼采与里尔克艺术精神之比较[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7 叶隽;;现代中国的荷尔德林接受——以若干日耳曼学者为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2期

8 冯金红;体验的艺术──论冯至四十年代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03期

9 周蓉;;从栖居到逍遥——试比较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嘉映;;海德格论诗[J];西藏文学;199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白谦慎;刘皓明谈荷尔德林[N];东方早报;2009年

2 刘皓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外文所 吕绍宗;外国文学所40华诞随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叶隽;“辨章学统”与“远行持重”[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叶廷芳;德语文学走入中国读者视野[N];文艺报;2009年

6 龙泉明;经典的尺度[N];光明日报;2002年

7 温儒敏;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叶廷芳;加缪:把哲学变成美学[N];文汇报;2010年

9 关东客;文学翻译奖空白 未必就是坏事[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学勤;借鉴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欧阳华;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玉锋;海德格尔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晓林;从接受理论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复译现象[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5 李创;艺术与生活世界[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永江;反传统—论海德格尔的艺术观[D];河南大学;2007年

7 刘兆鹏;在通向艺术与真理的思之途中[D];四川大学;2006年

8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81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81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