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吕氏春秋》中的美学思想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17 20:05
【摘要】: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吕氏春秋》由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撰而成。《吕氏春秋》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它吸收了诸子思想的精华,在先秦美学向汉代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吕氏春秋》美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哪些思想的影响,它有怎样的特点?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吕氏春秋》置于先秦晚末美学思想大融合的历史语境中,并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吕氏春秋》中的美学思想提出一点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本文分三章论述《吕氏春秋》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章论述《吕氏春秋》中的和谐思想。《吕氏春秋》继承和融合了先秦诸子的“和谐"美学思想,强调多种因素有机协调统一的“调和”之美与“执两用一”的“中和”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理想,强调音乐的和谐适中,指出了审美主体性格及心理在审美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发展了“适”的美学内涵。 第二章论述《吕氏春秋》的美育思想。《吕氏春秋》继承和发展了古圣先王的礼乐思想、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和道家的养生思想等诸子美育思想,它在吸收的同时做了一定的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杂家特色的美育思想。《吕氏春秋》受儒家礼乐教化思想的影响,认为音乐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面貌和风气,和谐的音乐可以完善人的道德修养,并起着规范和巩固统治、移风易俗的作用。《吕氏春秋》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主张顺生而行,节欲适性,修身养性。同时它还强调音乐的审美愉悦功能。 第三章论述《吕氏春秋》中的艺术发生学思想。《吕氏春秋》中收录了大量的关于艺术发生的珍贵资料,它继承并发展了道家关于“道”的思想,又兼融了《易传》的阴阳变化思想以及荀子的“情感表现”的观点,并对这些思想加以融会贯通。它把音乐发生的根源归于“太一”,并综合了艺术发生过程中的巫术、原始祭祀、模仿、心灵表现等因素,这些因素被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吕氏春秋》中关于艺术发生的思想。《吕氏春秋》中阐述艺术发生的思想,也贯穿着它的和谐美思想。首先,它认为“太一”是万物产生的本原,音乐是天地阴阳和谐变化的产物。其次,原始先民通过带有巫术性质的乐舞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心灵交流、和谐统一。最后,音乐发生于对自然的模仿,十二律是对一年十二个月中“正常”气候条件下的风声的模拟而成,是对最和谐的风声的模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林波;《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7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87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