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的“自然”论文艺观
发布时间:2020-03-18 00:35
【摘要】: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存在着一种“自然”论文艺观,它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精髓,并融汇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自然”论文艺观的解析,透视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自然”论文艺观的传统,并力图对此做一些新的闸释。 第一部分,对先秦到唐代的“自然”论文艺观的历史流变做了简单梳理,以期把握苏轼“自然”论文艺观形成的历史渊源。 第二部分,分析宋代“自然”论文艺观的时代特色,论证“自然”论文艺观在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苏轼的“自然”论文艺观。首先,关于艺术创造的本源,苏轼提出了“无意为文”、“不能不为之”的自然而发的观点,认为文艺创作必须源自人的情感的自由表达,排除一切功利的干扰。其次,就具体创作过程而言,苏轼提出了“身与竹化”的“自然”创作心态论与“无法之法”的“自然”法度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创作的自然而成。再次,在艺术风格上苏轼追求的是一种“平淡”的“自然”风格。最后,上述艺术理论反映出的是苏轼对于“超然”的自然人格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第四部分,分析了苏轼“自然”论文艺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一方面,以《东坡易传》为例,深入分析了苏轼一以贯之的“自然”论哲学基础;另一方面,苏轼“自然”论文艺观的形成还得益于他对儒释道兼容并包的胸怀和独到深刻的理解,同时,正是二教融通铸就了他超然物外的“天地境界”。 总之,苏轼的“自然”文艺观使他的文艺思想呈现出独特的体貌特征,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58794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淑媛;苏轼诗歌雨意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春雨;论苏轼书法思想中的“道”[D];山东大学;2011年
4 娄峰;张耒“自然”诗学理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房伟;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7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8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