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庄子集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6:25
【摘要】: 有清一代,朴学大盛,考古释经,成就斐然。时至晚清,国势衰颓,西学东渐,中西交融之际,子学复兴。时郭庆藩《庄子集释》出,既承朴学之传,又扬子学之帜,实为集大成之作。 本文设立第一部分“《庄子集释》作者研究”,通过考察郭庆藩的家世、生平及其著作,以明《庄子集释》产生之家学渊源和学术积淀。《庄子集释》作为郭庆藩代表作,为世所重,然郭氏其人及其他著作,却鲜为人知。他一生著作等身,《集释》之外,尚有训诂学及文学著作三十余部。然而这些作品大多散伙,或有存者,也并未刊刻流传,仅以稿本保存,常人难以得见,故后世学者对其人其作知之甚少。笔者通过多方面搜集考察,得到一些关于郭庆藩家世生平及其著作的资料,力图更为全面地反映郭庆藩其人及其学术成就。 本文设立第二部分“《庄子集释》学术环境研究”,通过考察清代朴学及清末子学之盛衰状况,以明《庄子集释》产生之社会与学术之必然原因。朴学为清代显学,时至晚清末季,虽盛况不再,然毕竟为一代之学术思潮,其余绪遗响为后人所承,成就仍然可观。道咸以降,子学复兴,“以子证经”蔚然成风,当此之时,郭庆藩作《庄子集释》,实乃朴学与子学融合之成果。《庄子集释》既成,因其成就显著,流传亦广,对当时及后世学术产生的深刻影响,亦在本文略加论述,以明《庄子集释》之学术地位。 本文设立第三部分“《庄子集释》文本研究”,包括体例、内容、价值和不足四个方面。《庄子集释》属于“集注”体之作,具有该体式著作的基本特征,即集诸说以作解,并发明所解之文义,然后就从这两个特征出发,分析《庄子集释》的内容,既集诸说,便有保存古注并使之成一系统整体之功,既发明文义,便有丰富、完善研究成果之功,《庄子集释》的价值,便在于此。成就虽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指出其疏失,可以让我们对《庄子集释》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本文是在把握作者学术背景和清代学术环境的前提下,对《庄子集释》一书进行考察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郭庆藩及其学术成就,有助于深入了解“集释”体式的渊源及特征,有助于深化对清代考据学、训诂学以至于整个朴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庄子集释》在庄学史上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要目[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胡文辉;现代学人涉嫌剿袭举例[N];文汇报;2010年

2 宋庄;王蒙:最喜欢的词叫“活法”[N];工人日报;2011年

3 记者 王洪波;王蒙:“六经注我”的阅读法并非狂妄[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2 Yoshiko Takeshige;《庄子》与《流浪舞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能;魏晋的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曾小明;魏晋名士的身心观[D];湖南大学;2010年

7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瑞霞;《庄子集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卉;《庄子集释》商榷[D];湘潭大学;2008年

4 卫佳;庄子形残德全观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向天华;刺激与反应: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兴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琳;《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7 林冬子;爝火不熄——先秦老庄道家理性探寻[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晓丽;庄子与克尔凯郭尔痛感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延;庄子的诸子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郭红;《庄子》“三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6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96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