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赋》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0-03-26 02:45
【摘要】:《文赋》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而完整地论述文学创作内部规律的专著,本文主要分析了《文赋》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及其对后人的影响与局限性。 《文赋》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特征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先秦时代提出“诗言志”,诗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怀抱,没有提到诗歌的抒情特点,突出了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到了汉代,对诗歌特征的论述比较全面,将“情”“志”并举,比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但把“情”“志”圈定在儒家伦理道德和礼制范围内;陆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诗歌特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抒发情感和具有美的形式,突破了儒家“礼义”之束缚,要求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愿望与要求。陆机这种理论概括,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刘勰、钟嵘、白居易、韩愈等人的文学情感论,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渊源。 二是提出了以想象为中心的艺术构思论,突出了想象的作用。《文赋》形象地描述了艺术构思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想象,想象自始至终起着重要作用,描述作家思维活动的特点,即:构思开始时,要沉思虚静,“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构思活动极其活跃,想象具有无限的广阔性与丰富性、独创性,作家思维活动伴随着情感和形象,作家思维活动有时文思流畅,有时却艰涩阻滞。陆机的艺术想象论对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对想象作了全面 系统的论述,论述了想象的心态论、想象的特点论、想象的功能 论,并对思维活动中的灵感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三是重视文体研究,对各种文体的基木特征在理论概括方而更 趋于填密。在文体学上,陆机对前人的超越,主要表现在:突出 诗的特点,强调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第一次科学地体现了 诗歌抒情的本质;对赋体特点提出了新的看法,赋具体地描述事 物,要求语言清楚明确;从理论上探讨文体多样化的根源,即: 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作家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个性 特点不同,文学创作的体裁不同。陆机的文体论对六朝文学理论 批评的发展影响极大,如对挚虞、李充的文体论、刘姗《文心雕 龙》文体‘论、沈约等人的声律论、萧统《文选》中的文学观念等 的影响,都是在陆机思想影响下,从某一方而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由于这些贡献和对后人的影响,才使《文赋》中国文论 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文赋》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陆机所说 的客观事物很狭隘,仅指自然景物,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物没有 触及;对文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创作中的灵 感问题,陆机只.强调作家的主观作用;对文学的社会作用,没有 提出独到的见解。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00833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钟光贵;《文赋》——我国第一篇文学创作专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钱志熙;论《文赋》体制方法之创新及其历史成因[J];求索;1996年01期
3 王大辉;超越语言——陆机、刘勰的文学语言创造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1期
4 马健,吴宏;昭明太子与《昭明文选》[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5 刘溶;文体流变简说[J];殷都学刊;1990年04期
6 赵盛德;试论陆机的构思理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风格学的历史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本文编号:2600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0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