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韦庄及其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23:13
【摘要】:韦庄是晚唐五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与词作家,其词的艺术成就已经得到历代学者的肯定,但对他诗歌的研究至今仍然十分薄弱。有一种影响甚大的说法,认为韦庄是“沉湎于歌舞声色”的诗人,,其作品“绝大多数是怀慕承平繁华的往日生活,或抒发及时行乐的颓废心情”,“诗风有时近于轻浮”。本文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韦庄的诗比较广泛真实地表现了唐末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孤独凄苦的情怀,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大部分诗作具有浓郁的感伤情绪,但又往往出语清丽,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特征。 本文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韦庄的家世、生平、思想,以及诗歌创作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指出韦庄研究的缘起以及本文所取得的成就。 第二部分是韦庄生平研究,在勾勒出韦庄一生主要活动的同时,对韦庄的家世、生年、早期漫游江南、陈仓迎驾等学术界目前仍存争议的问题进行辨正勘误。 第三部分首先清理了韦庄作品集《浣花集》版本的流传情况,继之从忧时伤乱之作的价值、咏史诗的现实指向、羁旅行役诗的情感蕴含等方面对韦庄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探讨。 第四部分结合韦庄的文学主张对韦诗“清丽”的艺术特色从诗歌风格与审学风貌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音讯:广西首届词曲作家签约仪式在广西柳州举行[J];歌海;2002年06期

2 张家立;;圈内圈外——业余歌词作家刘志毅印象[J];云岭歌声;2003年10期

3 张鸿声;;让生命总在歌唱——读《中国当代歌词作家谈写词》[J];词刊;2009年05期

4 陈元洪;;游子回乡咏故园——访台湾著名歌词作家庄奴先生[J];统一论坛;1997年01期

5 陆华;黄大岗;;《贺敬之词作歌曲集》研讨会在京召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6期

6 李冬俐;;诗跟着感觉走 歌跟着规律走——彝族诗人、词作家孙锦屏访谈录[J];凉山文学;2008年03期

7 王子墨;;浅论儒家诗学对词学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词作家 任毅[J];歌曲;2011年03期

9 魏中林;岭南文化透镜中的清代广东诗歌──评《清代广东诗歌研究》[J];学术研究;1994年04期

10 傅宗洪;;心中常驻芳华——记词作家乔羽先生[J];音乐世界;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城希;;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关于《真我集》的审美价值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的讨论[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2 冯雷;;深刻的诗歌活幕剧与准文学史写作——关于60后、70后诗歌研究[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关泉;;秋白诗歌研究的新突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4 赵敏俐;;发刊辞[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5 潘慧琼;;诗歌研究之“第三只眼”——《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评析[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王永;陈亮;;对话:在同一片诗意的天空下——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7 张海芹;;“《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编后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9 吕靖波;;2006年明代诗歌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10 魏建;;得失之间的“戏”——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本体的再探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易运文;深圳启动“音乐工程”[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杨;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朗诵艺术团成立[N];文艺报;2009年

3 赵敏俐;中国诗歌研究的新收获[N];北京日报;2009年

4 张振萍;词作家冰洁:华语歌坛创作型才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我们就生活在新观念里”[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王建柱;词作家张士燮:点燃自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淑贞;论题趋向细致与精密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司晋丽;主旋律词作家的“婉约情怀”[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为这座精彩的城市歌唱[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吕进;开门落“叶”深[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根;清代吴江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宫波;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自华;温庭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仟年;越南古典诗歌传统的形成——莫前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8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李成文;宋元之际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06年

10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振华;《周易》卦爻辞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钱晓琳;李商隐诗歌与骈文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柳洪岩;叶奕苞诗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易水霞;韩元吉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呼斯勒额日敦;齐·莫尔根诗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石雪s

本文编号:2603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03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