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31 03:37
【摘要】:胡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开时代风气之先。 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层层推演的产物。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正是中国人的劣根性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这一时期,在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中,不仅有“破”的内容,即注重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而且也有“立”的内容,即注重对国民性进行重新构建。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破立结合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极力提倡个性解放,使个人的价值得到彰显。在这一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大体是围着这一中心点展开的。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强;马颖;;胡适遗留北平藏品为何被“身首三处”[J];档案天地;2011年06期

2 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俞祖华;赵慧峰;;从胡适到殷海光:近代自由主义的趋新与返古[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4 张节末;李鹏飞;;无法认同的身份——阿Q是一个民族主义形象吗?[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宝明;;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与“自由”的分野[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王静静;;殷海光对“五四”时期三大思潮下代表人物的解读[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张艳;;艾思奇与“‘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的阐释[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薛毅;;论鲁迅的文化论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张弘;江勇振:破解胡适之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马力;胡适:现代中国人存在的一个版本[N];光明日报;2008年

3 深圳报业集团驻台记者 邸继勇;大师有一段半世纪的精神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李春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陈圣屏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徐希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 简明海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博士生 葛亮 香港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追寻近现代学者的思想轨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书评人 秦培;民国学术图书近年来出版盛况和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张树伟;1954年的口水之争[N];中国邮政报;2004年

7 唐小兵(华东师大研究生);自由的吊诡与启蒙的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散木;透过“文存”镜照中国现代出版文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报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胡适研究会秘书长 宋广波;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N];团结报;2011年

10 高雄;读了两种《胡适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扬;胡适与古典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4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龚鹏;邹韬奋启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王维;建国初期文学界“检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郑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1949-1956)[D];西北大学;2012年

10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锦花;批判性的建构:胡适的儒学观[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蔚;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何超;20世纪上半叶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敖晏君;胡适人权与民主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杨晓丽;胡适方法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史建智;胡适素质教育思想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10 谢玲莉;胡适文学启蒙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8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08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