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后花园”视域中萧红的创作

发布时间:2020-04-18 10:10
【摘要】:“后花园”是萧红童年时玩耍的一方乐土,相对于“家”带给她的“冷漠”和“荒凉”感,“后花园”带给了幼年萧红充分的自由和无限的快乐,更兼及“后花园”里的老主人——祖父给予了儿时萧红全部的“温暖”和“爱”。所有这些有关“后花园”的美好记忆在童年萧红的心中慢慢集结、熔铸,最终定格为一种“情结”,即“后花园”情结。具有“后花园”情结的萧红从叛离“父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逐渐淡忘掉故乡那个实体的“张家”,而把记忆中的“后花园”当成了自己精神休憩、灵魂皈依的目的地,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了。对萧红个体而言,“后花园”代表了“家”的全部意义:温暖和爱。但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而言,“后花园”则象征着“边缘”。“边缘”当然是相对于“中心”和“主流”而言的。一方面,远离甚至脱离“中心”或“主流”的“边缘”因其身份的特殊而被世界“漠视”乃至“遗忘”着,但另一方面,正因了这份“漠视”和“遗忘”,又使“边缘”无形中避开了“中心”或“主流”所划定的条条框框的羁绊,因而就先天地具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大的包容性。“自由”和“包容”是“边缘”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因为有这两大特征,“边缘”遂成了各种“异质”诞生的温床,也成了“边缘人”萧红言说“边缘”的最佳言说空间。 有着“后花园”情结的萧红也许并没有真正想过“后花园”与“边缘”的关系,但深受“后花园”情结影响和熏染的作家萧红竟用自己一生的“边缘”叙写无师自通地揭示了“后花园”与“边缘”的隐秘关系。在萧红的“边缘”叙写里,有虽脱离时代主潮,但却关乎世代女性生存和生活现实的“女性主义”的观照,有虽被时代主旋律所冲淡,但却对磨盘一般沉重的“国民劣根性”的探讨,更有“萧红式”叙述这种彻底“边缘”化的写作策略来叙写上述处于时代“边缘”位置的女性主义和启蒙思想。至此,萧红这个执着“边缘”的“边缘人”进行“边缘”叙写的目的算是彻底实现了。同时,也间接实现了作家萧红用笔回归“家园”——“后花园”的夙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书凝;;永久的憧憬与追求——读萧红《生死场》[J];青年文学家;2019年20期

2 郭灵云;;萧红《生死场》中女性的“生”与“死”[J];作家;2015年06期

3 袁一同;萧红与《生死场》[J];现代语文;2003年17期

4 俞利平;;试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生存状态[J];中学语文;2016年24期

5 徐艺红;;萧红《生死场》的艺术探索管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6 李佳贤;;萧红《生死场》节选批读[J];新作文(高中版);2015年03期

7 郑春凤;;女性身体的祛魅:对萧红的尝试性阅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4期

8 李雯婧;;论萧红《生死场》中女性命运[J];才智;2016年26期

9 王世婧;;落红不是无情物——以《生死场》为例浅析萧红作品中的美与爱[J];金田;2013年11期

10 张元卿;;萧红《后花园》叙事艺术简论[J];名作欣赏;2012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庚;;年年朝朝暮暮 不过丁忧离歌——谈萧红和她的作品[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范智红;;从小说写作看萧红的世界观与人生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宋晓庚;;萧红的创作反映民族时代精神——兼谈其社会化因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郭淑梅;;萧红研究的历史嬗变及学科建构意义[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5 宋晓庚;;关于萧红研究的几点建议[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6 秋山洋子;;《风雨中忆萧红》我感[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7 黄晓娟;;萧红与现代史上女性作家的精神差异性[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8 黄子平;;诗人萧红[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

本文编号:2631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31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