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八股文与明清古文和诗歌

发布时间:2020-04-20 01:40
【摘要】:本文研究八股文与明清古文,诗歌的关系。 时文与古文的关系,明清数百年之中,文人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间断。大抵不外三种情况: 其一,“以古文为时文”,南宋以来已有实践,至明清,不仅有实践,且重在理论之提倡。明清两代以八股取士,世人多热衷功名利禄,不学无术,庸滥八股文充斥于世,才智之士希冀以古文载道立名的严肃创作态度和纯熟的表达技巧,扶危救弊,力挽狂澜。在客观上扩大了优秀散文之影响。 其二,“以时文为古文”。当时文士心中大多鄙弃功名八股文,称之为“时文”,心中却推崇古文。作为对此态度的反拨,维护境界八股文的有识之士倡言“以时文为古文”,其要义在于以八股文代圣贤立言,文境纯而心术正的特点入古文,将古文变为载儒家之道的工具。同时又积极追求时文中之技巧艺术,增强古文之表达能力。但“以时文为古文”,在有些场合又是一种略带讥讽的评价,讽刺那些写古文时杂入时文句式的文士。 其三,“时文古文一体论”,此说不承认时文古文之差别,而是着力探寻二者相通之处。大多人着眼于义理上,即载孔孟程朱之道。认为境界八股文,根柢六经,取裁经史,就是古文。也有人从古义时文之篇章技法上谈二者之共性,认为时文即古文,其目的无非拯救日趋末落的八股文体。但儒学思想的末落已证明了前者的徒劳无功。倒是从文章学上看,其文章技术之共性却合于实际。 时文与古文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某种程度上时文促进巩固了优秀古文的历史地位。 时文与诗歌的交叉影响也很广泛。时文重理路,诗歌重情韵。二者艺术特质的不同注定时文对诗歌之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八股文盛而诗衰”,清代人将明清诗之衰落归昝于八股文,主要认为文士潜心习八股文而无心学“诗歌杂学”,这只是因素之(?)而且失之浮浅。其实时文对诗之影响,是内部的,深层次的。本文中给予详细的分析论证。主要认为: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齐辉;;重拾诗歌的心情(组诗)[J];诗歌月刊;2011年08期

2 廖淮光;;廖淮光诗歌[J];诗选刊;2011年08期

3 汤养宗;;诗歌写字条[J];红岩;2011年04期

4 吴静男;;谁打败了诗歌[J];科学与文化;2011年07期

5 李皓;;诗人越来越少,画家越来越多[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1年07期

6 余笑忠;;诗允许一切[J];红岩;2011年04期

7 ;中国·星星诗歌讲习所招收诗歌研修学员启事[J];星星诗刊;2011年06期

8 微克;;微克的诗歌[J];散文诗;2011年Z2期

9 汪秀枝;;八股文刍议[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10 白玛娜珍;;金汁(外一首)[J];星星诗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扬志;;城与人的繁复图景——以邰筐诗歌的“临沂叙事”为中心[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秀艳;魏知超;郭晓蓉;葛晓菁;;诗歌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董务刚;;试论托马斯·哈代诗歌的艺术成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许更生;;郑樵诗歌与其人生观浅探[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亮;;在暧昧的临沂——邰筐诗歌散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若谷;网络的诗歌复兴[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桑丹;阿哥,你何须说[N];甘孜日报(汉文);2005年

3 邰子桐;诗歌,,拥抱春天[N];吉林日报;2005年

4 张洪波;在生活的细微处发现诗歌[N];吉林日报;2005年

5 言秋;“葛式新闻”让八股文都汗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钟舒民;“有求必应”网站:“八股文”靠谱吗[N];文汇报;2011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张胜波;毕业季校长演讲抛弃“八股文”[N];南方日报;2011年

8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基地 美国Dartmouth College 邢文;“八股文”滥觞于战国[N];光明日报;2010年

9 海粼;诗歌的深层觉醒[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10 ;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读诗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2 谭雯;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3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大恒;江淹文学创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明扬;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武汉强;《古文观止》选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广奎;人民诗人卡尔·桑伯格[D];中山大学;2005年

8 何永波;李齐贤汉诗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飞滨;汉—唐游侠诗发展史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老虎;陈三立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晓云;林大钦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赵永强;八股文与明清古文和诗歌[D];扬州大学;2005年

3 张智义;阐释与再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严小玲;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红梅;太阳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爱霞;论温庭筠的人生悲剧与诗歌美学风貌[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晨;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汲;论爱伦·坡诗歌中的奇幻情结[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叶治;杜甫诗歌叙事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柳向阳;论罗伯特·潘·沃伦动物诗歌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33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33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2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