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0-04-21 20:44
【摘要】:在新时期纷涌而来的外国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也许要算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一种。它曾在80年代的中国掀起竞相借鉴的热潮,此后,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仍不时通过作家的创作文本得到体现。作为一种异质的文学,魔幻现实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它给中国当代文学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中国作家笔下的“魔幻”和拉美的“魔幻”有何差异?或者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原有的文化传统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意义,进入一个异质的文化语境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作家是如何将拉美的“魔幻”化为一种本土性的表达的?中国作家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杂性表现何在?这些问题,关涉到我们对中、拉两种异质文学各自的民族特性的理解,和对中拉文学交流经验的总结,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刻意义的认识,所以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论题,确实需要展开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然而,目前的研究现状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从国内学界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来看,长期以来研究者的目光大多放在中国与欧美国家或者亚洲一些国家间的文学影响关系上,而很少关注中国与遥远的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学关系的研究。虽然中国学者对魔幻现实主义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也看到了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事实,却未曾及时转移他们的研究视线,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论题展开重点研究。 从中国学界的文学研究状况来看,在打破固有的研究格局、打通中外文学的研究方面也还做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外国文学的研究彼此分隔、割裂开来的情形。由于学者们的研究多囿于各自的领域和固有的研究格局,以致于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搞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拉美文学研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35716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杰;;《最爱》与魔幻现实主义美学[J];电影新作;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载莲;接受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凡;本土与世界的贯通[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党育青;《白鹿原》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周唯一;扎西达娃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简论[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5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