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男女春秋盛会与周代礼俗
发布时间:2020-04-23 13:26
【摘要】: 《诗经》中的一部分描写当时男女于春秋之际聚会交往的作品,集中地反映了周代男女青年相识相恋的真实状况和社会风尚,也构成了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实际上于周代的农业文明、崇拜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典礼仪式等密切相关。 《诗经》中男女聚会的地点主要集中于社庙、水滨和东门三地,它们分别是周人举行礼祀、祓禊和朝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周民族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农业民族,由于当时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通过对其心目中的土地之神——社神——的祭祀以祈求农业丰收,同时亦希望神灵的庇佑人类自身的生息蕃盛。这种生殖崇拜观念表现在生活实际中便有了以水洗涤来求子的具体方式——祓禊,每值祓禊之际人们聚集在水滨,在举行完一系列的宗教巫术仪式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择婚求偶活动。此外,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周人也更加意识到了太阳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并把日神尊为最高天神,因而在城东门之外举行的朝日典礼也就显得格外隆重,东门之地也自然成了男女聚会的又一处所。 《诗经》中男女聚会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先民户外生活开始和即将结束的春秋之际,具体说来主要在春分、秋分前后,并伴随着在此期间的整个社会祭祀祈祷活动绵延一段时日,且尤以春季为盛。春秋时节是播种和收获庄稼的季节,也成为了先民播种和收获爱情的季节。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37777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琨;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纯娇;《关雎》、《东方之日》、《九m》的巫术咒语因素解读[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3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