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文学的国语”

发布时间:2020-05-03 17:27
【摘要】:我这篇论文立足于语言,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关键人物胡适的重要理论主张——“文学的国语”入手,对晚清的白话文运动从拼音运动的发展、言文合一的主张以及大规模的办报运动三个方面入手,论述晚清的白话文运动为胡适的“文学的国语”理论的诞生产生的重要作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在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基础上的更彻底的语言革命,在运动初期,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的主张曾引起了与反对派的激烈论战,甚至在白话文的拥护者之间也存在各种分歧,在不断的论争和实践过程中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也趋于成熟,最终形成了“文学的国语”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在白话文运动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文学的国语是广泛地吸收文言、方言以及外来语中的精华的产物,这就打破了原有的语言结构,使现代语言具有了更大的张力和开放性。同时“文学的国语”理论还要求语言具备审美性、思想性、个性化、规范化的特征。胡适的“文学的国语”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国的现代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夏晓虹;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形成[J];开放时代;2000年03期

2 袁红涛;“白话”与“国语”:从国语运动认识文学革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郜元宝;为什么粗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语言观念与现当代文学[J];文艺争鸣;2004年02期

4 钱理群;扩大研究视野与确立研究重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朱德发,张光芒;五四文学文体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647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7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