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清初遗民诗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5:56
【摘要】: 清初遗民诗僧是一个庞大而长期被人们忽视的诗群,他们大都一身兼三任——遗民、诗人、僧人,体现了政治、文学与宗教人物的三重人格。本文认为清初遗民诗僧的产生是离乱的社会环境、禅宗的兴盛、心学的崛起、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遗民诗僧渴望摆脱边缘化的社会存在,在与士大夫文人的交往中得到他们的认可,在忠孝这一层面上,遗民诗僧与士大夫找到了契合点,通过与他们的交游,遗民诗僧的思想、行事及诗歌创作更加趋于文人化、儒学化、世俗化;诗僧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的交往并没有局限于参禅唱和、弘扬佛法,而是把行事的着重点放在了秘密抗清领域,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兴亡之感和黍离之音;遗民诗僧与隐士也多为“同志”之交,他们心中自有的是对故国旧主的忠诚与怀恋,并且通过不合作来对抗新朝,遗民诗僧在与隐士的交往中肩负起了保护他们的道义责任。明清之际,遗民诗僧大量涌现,这是继中、晚唐后诗僧的再一次崛起,他们的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完全可以看作是僧诗发展的又一次高潮。禅理诗萧瑟空灵、清幽冷峭;咏物诗清新直白、自然洒脱;兴亡诗忧愤深广、寄托遥深;乐府诗深沉蕴藉、慷慨悲凉。本文试图置清初遗民诗僧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读其诗,观其行,分析僧诗产生的时代、历史、文化原因及其在主题和风格方面的变迁和走向,从而进一步体会诗僧赋予清初诗歌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水云;;论明末清初的词坛新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汪贵峰;;刘源渌遗民情结述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濯清;;从《书画记》看明末清初徽州书画交易[J];南都学坛;2011年05期

4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唐英姿;;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黄忠廉;;明末清初传教士变译特性之考察[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7 涂慷;;明末清初的平和窑青花瓷绘艺术初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宋青;;明末清初山东方言转折连词考察——以《醒世姻缘传》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吕友者;;明末清初杭州书画市场的贸易网络[J];东方收藏;2011年07期

10 阴世国;;明末清初奇人傅山[J];文物世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进文;;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关于用银问题的论述[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2 肖文评;;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吉尾宽;;日本学界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趋向[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4 姜镇庆;;战后日本对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5 王大学;;朝代更替、社会记忆与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6 李竹深;;被文坛遗忘的清初诗人李赞元——从《怡老篇》论李赞元的诗歌成就[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余丰;;从明末清初郑氏的海上经营看中国古代的海权维护[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佑森;;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实学[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9 何丙仲;;明末清初闽南文化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许尚枢;郑为一;;霞客情钟台岳 纪游誉传千秋——兼论明末清初天台山旅游热[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来平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明末清初儒学与科学的冲撞与调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李晓燕;明末清初闭关政策之我见[N];光明日报;2010年

3 由文光;临渭区詹家村发现明末清初古墓群[N];陕西日报;2007年

4 记者 颜谨;太原发现明末清初晋商建筑刘家大院[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晓芙;心越禅师:日本近世篆刻的鼻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周明法 张宗伟 周洪蔚;董樵册页 书画历史[N];中国商报;2005年

7 余三乐;明末清初北京何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N];光明日报;2001年

8 艺人;福建屏南再次唱响“平讲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林凤群;沙溪凤舞:追寻“鸾凤和鸣”的愿景[N];中山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方文国;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变局[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琼;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5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6 允春喜;黄宗羲民本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平仁;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宋芝业;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世斌;明末清初词风嬗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燕;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碧丽;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文志华;尤侗事迹征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良镭;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贺;毛奇龄学术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俊敏;关于明末对天主教批判与反批判的几点认识[D];暨南大学;2008年

9 赵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人价值观[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央;论传教士对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6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66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