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诗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水云;;论明末清初的词坛新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汪贵峰;;刘源渌遗民情结述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濯清;;从《书画记》看明末清初徽州书画交易[J];南都学坛;2011年05期
4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唐英姿;;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黄忠廉;;明末清初传教士变译特性之考察[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7 涂慷;;明末清初的平和窑青花瓷绘艺术初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宋青;;明末清初山东方言转折连词考察——以《醒世姻缘传》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吕友者;;明末清初杭州书画市场的贸易网络[J];东方收藏;2011年07期
10 阴世国;;明末清初奇人傅山[J];文物世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进文;;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关于用银问题的论述[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2 肖文评;;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吉尾宽;;日本学界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趋向[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4 姜镇庆;;战后日本对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5 王大学;;朝代更替、社会记忆与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6 李竹深;;被文坛遗忘的清初诗人李赞元——从《怡老篇》论李赞元的诗歌成就[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余丰;;从明末清初郑氏的海上经营看中国古代的海权维护[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佑森;;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实学[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9 何丙仲;;明末清初闽南文化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许尚枢;郑为一;;霞客情钟台岳 纪游誉传千秋——兼论明末清初天台山旅游热[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来平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明末清初儒学与科学的冲撞与调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李晓燕;明末清初闭关政策之我见[N];光明日报;2010年
3 由文光;临渭区詹家村发现明末清初古墓群[N];陕西日报;2007年
4 记者 颜谨;太原发现明末清初晋商建筑刘家大院[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晓芙;心越禅师:日本近世篆刻的鼻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周明法 张宗伟 周洪蔚;董樵册页 书画历史[N];中国商报;2005年
7 余三乐;明末清初北京何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N];光明日报;2001年
8 艺人;福建屏南再次唱响“平讲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林凤群;沙溪凤舞:追寻“鸾凤和鸣”的愿景[N];中山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方文国;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变局[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琼;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5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6 允春喜;黄宗羲民本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平仁;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宋芝业;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世斌;明末清初词风嬗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燕;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碧丽;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文志华;尤侗事迹征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良镭;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贺;毛奇龄学术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俊敏;关于明末对天主教批判与反批判的几点认识[D];暨南大学;2008年
9 赵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人价值观[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央;论传教士对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6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6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