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气”审美范畴的泛化与成熟
发布时间:2020-05-19 08:26
【摘要】: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不仅关涉天地自然,社会人生,并且涉及主体的生命精神。从先秦到两汉时期,气范畴要不就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是自然万物和人的生命、精神的本原,要不就进入道德领域,成为“浩然之气”——道德修养很高的境界。而气真正成为审美范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绪论部分概括总结了当下气审美范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气审美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既而呈现出泛化的状态并由此走向成熟的总观点,界定了“泛化”这一概念的含义,并概括总结了论文的三个理论核心:一、气是元范畴,气的生命精神是气审美范畴群的核心;二、气审美范畴群是以气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序列化特征的范畴群落;三、气审美范畴发端于曹丕的“文气”说,而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泛化阶段。第二章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一时期影响气审美范畴主要因素:玄学颠覆了前人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用如一”的哲学理论,奠定了气范畴转化的哲学基础,魏晋时人的人物品藻和佛学拓展了气范畴的领域与范围,特别是人物品藻进一步提供了大量新的美学范畴,使得气与其它范畴进一步结合从而形成审美范畴群成为可能。在接下来的三、四、五、六章节中,笔者依次考察了气在文论、画论、书论、乐论等各艺术理论中的泛化过程,并集中分析了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气审美范畴的美学意蕴及其特征。文论部分考察了曹丕“文气说”对气审美范畴的形成及泛化的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刘勰“文气”论及钟嵘《诗品》中气审美范畴的泛化表现;画论中集中考证了“气运”与“气韵”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气韵”;书论中对“气力”、“气骨”(“骨气”)、“气势”的结构构成及美学内涵作了集中论述;乐论中重点对“和气”的界定作了进一步的澄清,并概括提升了其美学意义。文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气审美范畴群的美学特征,确认了气审美范畴泛化对其成熟的巨大意义。可以说气成为审美范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气范畴在艺术理论中的泛化及其审美价值意蕴的提升促使了气审美范畴的成熟,完成了气由哲学范畴向审美范畴过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70615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晶;“神不灭”论与魏晋南北朝文艺美学中的重“神”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3期
2 金元浦;别了,蛋糕上的酥皮——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张锡坤;“气韵”范畴考辨[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5 程琦琳;;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J];学术月刊;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2670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