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新时期文学中人性观念的复苏与拓展

发布时间:2020-05-22 13:46
【摘要】:人性复苏并走向高涨,是新时期文学的鲜明特色,又是其发展与繁荣的根本性动因,本文运用历史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拟对这一文学现象加以总结、研究和阐发,以期有利于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发展。 导言部分主要论述文学与人性的关系及文学中的人性的特点。文学是人类审美地把握包括自身在内的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通过它观照自身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文学中人物的一切活动必须以人性为依据。人性中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一对天然的、深刻的矛盾,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两翼的永不停息的矛盾运动,人性才异彩纷呈,内涵丰厚。文学中的人性,虽与现实人性有着诸多的联系,但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和艺术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渗透,已经明显区别于现实人性而带有强烈主观色彩。 第一章主要阐述新时期文学中人性的复苏与高涨。新时期文学将人性表现不断引向深入和多样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人性的复苏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和“反思”文学,一方面控诉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戕害,一方面渴望重返启蒙精神,渴望认识人性、认识自我、改造非我,找回真我,呼唤人的尊严,呼唤重建现代人格;(二)人性的探索期:随着国门大开和西方文化、哲学思潮的流播,在新的参照系下,作家们开始苦苦思索人性问题,学在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层人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询。无论是“寻根文学”对原始生命强力的张扬和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还是“现代派文学”对于非理性生命体验的书写,都表现了强烈的人文激情、人性深度。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探索期、动荡期;(三)人性的高涨期:90年代之后,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人性多元呈现,获得了更大更开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人性描写总体上呈现向内转的总趋势,主要表现为个人关怀,为物欲、性欲等自然性争得名号,予以社会承认。新时期文学中人性呈螺旋式发展,其曲折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人性中自然性、社会性两翼发展,要紧密结合,只有在保持适当的度的前提下,相辅相成,才能合理发展。我们应该在庞大厚重的理性指导下,力避极端化与单一化,使人性多向性地均衡发展,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和谐的现代人性体系。 第二章主要论述伴随着人性的复苏与高涨,新时期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活与超越,主要表现在:(一)作家文化意识觉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放到现实社会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的网络中,又置于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加大了表现人的文化内涵的力度;(二) 作家们运用辨证思维,展示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 侧面地表现与描写人,人物性格走向丰满;(三)作家的触角,不仅延伸到了人的 意识内容,而且延伸到了人的无意识,以揭示人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并为人 性中的非理性正名。 第三章主要论述新时期人性复苏对文学观念的影响。新时期文学由政治的附 庸变成有自身独特品格和存在价值的艺术形态,文学观念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人性是文学的内核,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探讨人的性格, 描写人的情绪,研究人的内心,文学的人学观念有了丰厚内涵;另一方面,人性 领域的开拓,作家们开始按人的全部生命需求来创作使文学中的人物走向“人’,; 另外,人们对典型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典型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典型”重新占据 有自己应有的位置,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吸引众多的作家、评论家投入其中。 关键词:人性人物形象文学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偏偏[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8期

2 马德;;偏偏[J];晚报文萃;2011年19期

3 刘振;韩艳;;用书画感悟最真的人性——访画家yC连月[J];神州;2010年06期

4 李海鹏;;人性的因素[J];青年博览;2011年16期

5 周后国;;人性之思——读沈从文作品所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9期

6 刘改徐;;人性的缝隙[J];新农村;2011年07期

7 肖磊;;一首悲怆的教育诗——浅析杨争光新作《少年张冲六章》[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3期

8 张弈妍;;《平原》:解读人性的欲与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陈丽娟;;法理与人性的冲突——对《安提戈涅》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任竞竞;;爱与恨的烈焰在燃烧——浅析《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晓冬;;对心理学的决定论基础的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戴茂堂;;伦理学何以可能?——一个人性论视角[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沈德灿;;人性的关爱与人性探究的追求[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孟玲;;从平凡人到真英雄——解读《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彭林;;借鉴礼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赵克;;论创新型社会的人轨进程——从美国早期社会转型的完成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王月红;田波;;市场经济的人性基础和人性指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9 赵锡钧;;世纪之交爱情描写的演变探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蒲若茜;;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N];吕梁日报;2010年

2 ;巧用人性中的“自私”[N];民营经济报;2005年

3 北京·屠岸;人性的大胆释放[N];文学报;2005年

4 彭江虹;一曲湿润的人性牧歌[N];文艺报;2005年

5 朱玉枚;真情和人性的魅力[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余中先;探索“主导文明之外和之下的人性”[N];北京日报;2008年

7 李歆;再现本真的纯朴人性[N];山西日报;2010年

8 金融信息科技专家 陈晓民;“普利策”的眼光:人性与历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白雪;人性如茶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陈莉萍;艾伟:人性意愿和时代意志的勘探者[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敏;科学教育:人性迷失与理性遍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辉;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人性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苏健;管理与人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立红;大众文化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小勇;维柯教育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青;新时期文学中人性观念的复苏与拓展[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冬梅;触摸恐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龚祝义;丰饶的苦难[D];南昌大学;2005年

4 李静;韩愈道统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宋智宁;复杂人性的两极对话[D];河南大学;2009年

6 赵慧敏;芥川文学中对利己主义的揭露和超越[D];苏州大学;2010年

7 苏金刚;人性与权力[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阙丽群;论网络人际交往[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顾冬梅;果戈理作品中的异化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姚春波;弗洛姆“人性”思想的生存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6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6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