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国语》译注商补

发布时间:2020-05-22 18:53
【摘要】: 《国语》是先秦重要典籍之一,全书以记“言”为主,大致反应了战国中前期汉语的使用情况。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它和《论语》、《左传》、《孟子》成为了战国中前期典型的言语作品;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它上承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上古前期汉语,下启《吕氏春秋》、《荀子》、《史记》等上古中后期汉语,是连接上古汉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语料价值。 和其他先秦典籍一样,《国语》早在西汉就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刘向编订《国语》开始,几千年来出现了许多研究《国语》的著作,尤其是清代学者的治学成就更是令人瞩目。长期以来,《国语》研究一直以《国语》的真伪、《国语》的撰述、《国语》的文学价值等为主,近年来学术界对《国语》的语言研究逐渐升温,但对现代各家译注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各家译注虽广泛参考前人成说,反复斟酌,但仍有不少舛误之处。有鉴于此,笔者想对《国语》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同时对《国语》一书各家译注本的梳理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 本文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绪论”主要讨论了《国语》的作者、成书年代问题,交代了《国语》的流布、研究与版本情况及《<国语>译注商补》一文的缘起、重点、研究方法。本文的主体部分“商补”,重点针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点校的《国语》,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薛安勤、王连生的《国语译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董立章的《国语译注与辨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邬国义等注的《国语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永堂的《国语译注》,复旦大学出版社来可泓的《国语直解》,中华书局沈长云、王树民点校的徐元诰的《国语集解》,齐鲁书社出版的鲍思陶点校的《国语》等在正文文字和注解两方面存在的粗疏和不足,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遵循传统考据方法,参校明道、公序二本,以校勘、训诂为手段,以《国语》本书为内证,以其他相关典籍为旁证,以校诂札记的形式,拟就不同校注版本中的词语训释、校勘、句读等方面做一些仔细的对校、考辩、训释工作,对各家译注不同之处,择善而从,并尽量补充例证,做到有理有据。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宪光;《国语》风格,南北异趣[J];史学史研究;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267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