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女子文学》(1989-1999)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16:12
【摘要】: 新文学期刊一直被认为是文学生产与传播最具体制化特征,同时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它所构成的文学空间是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因而文学期刊是文学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期刊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是还未见到关于女性文学期刊的研究,本论文是一个尝试。作为当时全国独家女性文学期刊的《女子文学》是怎样的呢?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这些是我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用史料学搜集整理史料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89年到1999年间的《女子文学》为研究对象,把1989,1996和1999作为我研究的具体观察点,通过对《女子文学》(1989-1999)编辑部、广告部、创作队伍和刊物宗旨的分析,我发现《女子文学》走过了由成功到失败的道路。在第一个阶段,它全面反映了女性的生活、思想和心理的状况与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女性的有效窗口,丰富了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阶段《女子文学》聚集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方面的精英力量,正是这些精英们开拓了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新局面,把新时期的女性精神充分的表达出来,并影响了九十年代女性创作的走向。先是有80年代的张洁、王安忆、铁凝等,再到90年代的陈染、林白、徐坤……,这批专事开垦“失声话语野地”的女性开拓者以鲜明的性别立场对现实的文学进行迥异于男性叙事惯例的书写,在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唤起了女性意识在当代的完全觉醒。她们致力于打破传统女性设置的“贤妻”、“良母”、“孝女”的刻板角色,是她们在改写和重构着“历史叙事”。而且《女子文学》聚集的女性文学精英们的创作观念奠定90年代女性创作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走向“私语化”的写作;一个是以超性别的视角关注大的社会人生。 《女子文学》的变化及最后失败,集中体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变化及走向,即中国当代文学呈现雅俗沟通甚至是互相渗透的趋势,文学要发展就必须有自主性。这里的“文学自主原则”是说文学的社会环境相对于政治权利和经济来的独立,而目前的文学仍处于与经济的依赖和斗争之中,相对于斗争,依赖更多一些。因而对文学的倾斜现象以及文学自主原则的研究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启示文学刊物和文学的发展都要有文学的自主性,必须确立文学自主原则,增强文学独立能力,减少文学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而自由的“文学场”。 本论文除了整体描述刊物的价值和意义外,还研究了《女子文学》(1989-1999)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及其内在的变化,主要以能体现各个阶段特征的栏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女子文学》由纯的女性文学刊物向俗的综合性期刊杂志转变的具体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征。重点分析《女子文学》(1989-1999)两次转型的外部与内部原因,期刊市场化转型表面是刊物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自觉采取的措施,深层原因是文学生产机制市场化转型引起文学发生的变化,而作为文学表现形式的文学期刊则被迫发生改变,反过来,这一变化又反映出文学自身的变化。 《女子文学》的辉煌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而它的失败留给后来文学发展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启示文学发展有较强的自主性才能保持文学自身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娜;谁是玩偶——再读《玩偶之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杨雪云;;女性的网络表达模式及其社会学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戴媛;;撑起一片天空——《磨砺》之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报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昀;;徘徊在理智与情感间的女性主义者——从小说《爱玛》看奥斯丁的矛盾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杨六荣;;走出房间意象的女性漂泊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张珊珊;;绝望中的希望——浅析萧红短篇小说《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赵爱英;;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支出绩效研究——基于天水市的分析[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凌静;;潮汕女村官参政过程、特点和困难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杨雪云;;文化堕距与女性角色冲突[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意;;自律性:布尔迪厄理论的“内在冲突”[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方珏;;主奴关系与承认——论女性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李萍;;当前我国农村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追坤;杨必译本《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翻译表现及其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7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7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