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海经》与屈赋中的神话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道行;;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任玉贵;;光华社火古羌风[J];群文天地;2011年05期
3 凡艳飞;;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4 韩子勇;;文化新疆 心灵故乡[J];西部;2011年13期
5 颜湘君;伍魏;;巫术里的中国服饰[J];书屋;2011年06期
6 赵宗福;鄂崇荣;解占录;霍福;;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王静;;斋醮科仪音乐[J];新东方;2011年03期
8 许孟青;;王羲之信道原因考[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9 晏永恒;朱艳兵;陈晓玲;;昆仑文化融于青海昆仑玉的现代价值及途径研究[J];大家;2011年14期
10 任玉贵;;青海羌人迁徙与后来诸多民族融合的新格局[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亚其;;浅析惠安巫风古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周显宝;;皖南巫风古傩与仪式的象征意义[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于质彬;;昆仑文化三考[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唐楚臣;;葫芦、向天坟及昆仑新解[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5 谢佐;;交流·融合·碰撞——2000年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综述[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亚其;;闽俗岁时小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何毅群;;六朝吴地历史地名与女性人鬼崇拜——以青溪与青溪姑信仰为例[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8 李辅斌;;略论齐文化对道教形成的影响[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9 尹建德;;巫山巫水巫傩和巫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王伟章;;昆仑文化的研究现状与前景[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扬;昆仑神话叩响世界“非遗”大门[N];西宁晚报;2010年
2 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娇;昆仑神话入选世界非遗名录[N];西宁晚报;2010年
3 记者张春海 曾江;学者聚焦昆仑神话的后世文化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赵宗福;昆仑山与昆仑神话[N];青海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琼瑶;刘永红:昆仑神话是青海独树一帜的标志性文化[N];青海日报;2011年
6 记者 朱建军、吕雪莉、何丰伦;那有东方“奥林匹斯山”,那是西王母的“故乡”[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吉狄马加;在神话的思维中感悟未来[N];青海日报;2010年
8 整理 小红 王肖芳;在神话的思维中感悟未来[N];西宁晚报;2010年
9 马盛德;热贡:巫风舞祭六月会[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莫自才;让社科之光照耀青海大地[N];青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杨;论《山海经》与屈赋中的神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正伟;从楚史和巫风神话看屈赋艺术风格[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巧薇;试探早期昆仑的形象与信仰变迁[D];四川大学;2006年
4 周龙;巫风弥漫的“小屋”[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贤东;商代巫觋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陆宇清;《入蜀记》之南宋民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立洲;神女意象的文化蕴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小洪;《庄子》寓言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9 叶立青;楚巫觋考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鄯文娟;河源信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1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