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山海经》与屈赋中的神话

发布时间:2020-05-26 13:29
【摘要】: 神话,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源头之一,更是原始文化的一种综合表现。《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记录神话片断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古代神话,而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也是我国古代神话保存的重要典籍。《楚辞》是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所以研究《楚辞》神话必须首推屈赋。虽然《山海经》和《楚辞》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部书,但是神话却把这两部书联系在了一起。本文主要把《山海经》和屈赋置于神话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文中主要分成三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论述《山海经》和屈赋的神话价值。《山海经》和《楚辞》作为现存古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为丰富的两部书,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深入发掘神话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较之于《山海经》,屈赋中的神话有了一定的发展,加入了很多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因素。但是这种改变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原始巫风、神话对《山海经》和屈赋的影响。昆仑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系统,昆仑神话深刻的影响了《山海经》以及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在《山海经》和屈赋中都形成了一种不可解的情结——昆仑情结。不仅如此,《山海经》和屈赋还都在原始宗教——巫风的背景下生成、发展,其中记载的很多神话都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观念和特征,特别是《山海经》和屈赋都构建了各自的神圣空间——乐园。《山海经》中所追求的乐园是不死和永生的乐园,而屈赋中的乐园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是超越了生死的精神乐园,是诗人政治理想的寄托。从第一、第二部分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山海经》和屈赋中的神话材料有许多共同之处,“这种大同小异的现象,只能解释作二者是同一文化区的产物,并且产生年代也相差不远,由于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神话传说而作,故而才大体相同而又取舍详略各异。”这种种神话材料趋同的现象绝不是偶然,证明《山海经》和屈赋有着一定的共同的文化氛围,本文的第三部分就对它们的文化归属进行探源,分析它们与北方中原文化的渊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道行;;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任玉贵;;光华社火古羌风[J];群文天地;2011年05期

3 凡艳飞;;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4 韩子勇;;文化新疆 心灵故乡[J];西部;2011年13期

5 颜湘君;伍魏;;巫术里的中国服饰[J];书屋;2011年06期

6 赵宗福;鄂崇荣;解占录;霍福;;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王静;;斋醮科仪音乐[J];新东方;2011年03期

8 许孟青;;王羲之信道原因考[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9 晏永恒;朱艳兵;陈晓玲;;昆仑文化融于青海昆仑玉的现代价值及途径研究[J];大家;2011年14期

10 任玉贵;;青海羌人迁徙与后来诸多民族融合的新格局[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亚其;;浅析惠安巫风古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周显宝;;皖南巫风古傩与仪式的象征意义[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于质彬;;昆仑文化三考[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唐楚臣;;葫芦、向天坟及昆仑新解[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5 谢佐;;交流·融合·碰撞——2000年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综述[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亚其;;闽俗岁时小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何毅群;;六朝吴地历史地名与女性人鬼崇拜——以青溪与青溪姑信仰为例[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8 李辅斌;;略论齐文化对道教形成的影响[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9 尹建德;;巫山巫水巫傩和巫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王伟章;;昆仑文化的研究现状与前景[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扬;昆仑神话叩响世界“非遗”大门[N];西宁晚报;2010年

2 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娇;昆仑神话入选世界非遗名录[N];西宁晚报;2010年

3 记者张春海 曾江;学者聚焦昆仑神话的后世文化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赵宗福;昆仑山与昆仑神话[N];青海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琼瑶;刘永红:昆仑神话是青海独树一帜的标志性文化[N];青海日报;2011年

6 记者 朱建军、吕雪莉、何丰伦;那有东方“奥林匹斯山”,那是西王母的“故乡”[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吉狄马加;在神话的思维中感悟未来[N];青海日报;2010年

8 整理 小红 王肖芳;在神话的思维中感悟未来[N];西宁晚报;2010年

9 马盛德;热贡:巫风舞祭六月会[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莫自才;让社科之光照耀青海大地[N];青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杨;论《山海经》与屈赋中的神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正伟;从楚史和巫风神话看屈赋艺术风格[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巧薇;试探早期昆仑的形象与信仰变迁[D];四川大学;2006年

4 周龙;巫风弥漫的“小屋”[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贤东;商代巫觋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陆宇清;《入蜀记》之南宋民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立洲;神女意象的文化蕴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小洪;《庄子》寓言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9 叶立青;楚巫觋考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鄯文娟;河源信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1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1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