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话发展史略

发布时间:2020-05-27 23:47
【摘要】: 文话以话文为主要性质,以中国古代散文为主要论述对象,分析品评作家作品,记录本事丛谈,阐释文章演进轨迹,叙述文章流派递嬗,并结合具体作品而杂以考订、辩伪、辑佚等多方面内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以专集形式出现的文章学著作。长期以来,古代散文在中国文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古代散文理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长期遭遇冷落,中国古代文章学也缺乏体系的建构和批评范畴、概念与术语的梳理与阐释,这直接影响到对中国文学整体性的认识。对于文话的深入研究将推动文章学的发展,促进相关学术的深化。王师水照先生《历代文话》的编辑出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本文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从理论研究的层面,对文话的性质、沿革、理论贡献以及文献考订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指出,宋金元是文话的发展演进时期。在宋代,“文”的涵义渐趋稳定,由诗文互融到文笔之分再到古文崛起,以韩柳为正宗的古文在当时已经成为文坛主流,“古文”这一概念在理论层次与创作方面得到真正的确立。文章批评论著大量涌现,初步建构了文章批评的理论统系,奠定了文章学论著的体制基础,这标志着文章学的正式成立,也是宋代科举文化影响之下的必然结果。宋代文话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成为此后文话的体制基础。陈殭《文则》是一部较早专门研究文章之法的系统著作,它推宗经典,但又突出对于“意”的重视,强调了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其中所体现的较为自觉的方法论意识,足资后人借鉴。王若虚《文辨》推尊苏轼,论文强调“惟适其宜”,以博辨著称,具有明显的金源文化特色。陈绎曾堪称元代文评第一大家,其文章学观点主要集中于《古文谱》、《古文矜式》和《文说》当中,涉及到本体论、修养论、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鉴赏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第二章认为明清是文话的繁荣兴盛时期。这一时期文章派别特征明显,作为文章批评体裁的文话,或为派别理论的代表,或为文章发展的记录,或为对此现象的评判,既反映了文章发展的特定面貌,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坛风会。王文禄《文脉》重视文统的确立,推崇六朝文章,在专主秦汉与唐宋文章的明代文坛实属别调,而其兼容并蓄、时出别解的特点更增强了理论的深度与锋芒。包世臣以经世求实为论文基调,主张明法自用,对桐城派多有批评,代表了清代文话中的别样声音。 第三章指出晚清民国是文话的融汇总结时期。由于文化环境发生巨变,文话创作主体的知识结构、创作意识、创作方法都产生了新变,文话在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方面多有自觉的追求,体现了学术演进之迹。刘师培的文章论以朴学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学术特征。他强调骈文为文章正宗,具有反拨桐城末流之弊的积极意义。他学贯中西,视野开阔,能全面观照研究对象,且深具历史意识,其治学方法在传统当中又具有现代因素,体现了转型时期的特点。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曾得到钱基博的激赏,此书师法《文心雕龙》,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理论色彩,为桐城派文章理论的总结之作,具有融汇弥缝的特点,对于末流缺失多有涉及,有效纠补了桐城派文章理论的不足。黄侃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曾激烈抨击桐城文章,而姚永朴拒不应战,其实具有理论方面的充足理由,黄侃所针砭的缺失在《文学研究法》中早已得到补充修正。刘咸忻是四川学者,著述宏富,其《文学述林》具有通贯意识,以综观融汇取胜。他对于“道”的认识,对于四书文的评价又反映了他别具鉴裁的一面。刘咸忻治学深受章学诚影响,而他以“道家的方法”思考问题,具有辨证色彩,更具备了方法论意义,值得注意。 关于文话作者及相关文献的考察有助于文话研究的深入。第四部分考辨了谢O 与楼f 的生平,并对《荆溪林下偶谈》与《金石例》的版本作了简要梳理。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会恩 ,曾祥芹;论文章和文学的分野[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2 杨文忠;曾氏文章学对端正语文教改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意义——文章学家曾祥芹研究之四[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给“文章学” 以独立席位——编者的话[J];殷都学刊;1984年04期

4 杨文忠;曾祥芹及其独立文章学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北京师院中文系举行首次文章学散文学术讨论会[J];殷都学刊;1986年01期

6 裴显生;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J];殷都学刊;1986年01期

7 裴显生;;《文章学教程》序言[J];写作;1995年01期

8 曹辛华;南社诸子文章学著作考论——南社文章学研究之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查洪德;全国第七次文章学学术讨论会在周口召开[J];殷都学刊;1988年04期

10 彭建明;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相结合——读张会恩的《文章学史论》[J];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会珍;朱靖波;陈文亮;季铎;张斌;;基于一元语法模型的中文话题追踪[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大础;;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读郑颐寿教授的《辞章学论稿》[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姜望琪;;中西语言研究传统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汪洪章;;《文心雕龙》中的篇章衔接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郑颐寿;;关于辞章学研究的答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郑颐寿;;中华文化沃土 辞章学圃奇葩——读陈满铭的《章法学新裁》及其相关著作[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张会森;;言语体裁学——当代新显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高万云;;郑颐寿的修辞学与辞章学研究[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沈治钧;;求索文行出处之道:《儒林外史》主题思想重议[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SWCL2004日程安排[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义方;廖静文话“我与悲鸿”[N];四川政协报;2000年

2 黄湖滨;拨乱反正复兴“文章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马晓芳;“灵通文话”打造组合营销新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4 傅璇琮;文章学之渊薮在焉[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陈尚君;气象恢宏的文话总汇[N];文汇报;2008年

6 宋祖荫 龙雁;培养学生多动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余 俊;3个如果[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杨田;向鞠躬院士轻轻地鞠躬[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袁浩;教师应该嗜书如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梁军莉;淡泊明志 热情奉献[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慈波;文话发展史略[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伯雄;《古文辞通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杨志平;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汪东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永发;杜诗四家注之内容系统与功能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斯琦;小著作 大气魄[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强;论金圣叹的文章观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秀杰;语文课程的文章知识内容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4 焦喜峰;文章学视野下的《人民日报》社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郝艳芳;魏禧的文章学理论及其实践[D];扬州大学;2010年

6 鲍卓;傅亮其人其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蔡翠云;中美征婚广告对比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樊宇敏;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的“法”[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婵;元稹公文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敏;李景星《史记评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