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发展史略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会恩 ,曾祥芹;论文章和文学的分野[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2 杨文忠;曾氏文章学对端正语文教改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意义——文章学家曾祥芹研究之四[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给“文章学” 以独立席位——编者的话[J];殷都学刊;1984年04期
4 杨文忠;曾祥芹及其独立文章学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北京师院中文系举行首次文章学散文学术讨论会[J];殷都学刊;1986年01期
6 裴显生;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J];殷都学刊;1986年01期
7 裴显生;;《文章学教程》序言[J];写作;1995年01期
8 曹辛华;南社诸子文章学著作考论——南社文章学研究之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查洪德;全国第七次文章学学术讨论会在周口召开[J];殷都学刊;1988年04期
10 彭建明;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相结合——读张会恩的《文章学史论》[J];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会珍;朱靖波;陈文亮;季铎;张斌;;基于一元语法模型的中文话题追踪[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大础;;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读郑颐寿教授的《辞章学论稿》[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姜望琪;;中西语言研究传统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汪洪章;;《文心雕龙》中的篇章衔接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郑颐寿;;关于辞章学研究的答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郑颐寿;;中华文化沃土 辞章学圃奇葩——读陈满铭的《章法学新裁》及其相关著作[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张会森;;言语体裁学——当代新显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高万云;;郑颐寿的修辞学与辞章学研究[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沈治钧;;求索文行出处之道:《儒林外史》主题思想重议[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SWCL2004日程安排[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义方;廖静文话“我与悲鸿”[N];四川政协报;2000年
2 黄湖滨;拨乱反正复兴“文章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马晓芳;“灵通文话”打造组合营销新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4 傅璇琮;文章学之渊薮在焉[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陈尚君;气象恢宏的文话总汇[N];文汇报;2008年
6 宋祖荫 龙雁;培养学生多动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余 俊;3个如果[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杨田;向鞠躬院士轻轻地鞠躬[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袁浩;教师应该嗜书如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梁军莉;淡泊明志 热情奉献[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慈波;文话发展史略[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伯雄;《古文辞通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杨志平;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汪东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永发;杜诗四家注之内容系统与功能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斯琦;小著作 大气魄[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强;论金圣叹的文章观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秀杰;语文课程的文章知识内容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4 焦喜峰;文章学视野下的《人民日报》社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郝艳芳;魏禧的文章学理论及其实践[D];扬州大学;2010年
6 鲍卓;傅亮其人其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蔡翠云;中美征婚广告对比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樊宇敏;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的“法”[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婵;元稹公文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敏;李景星《史记评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4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8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