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21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狼”形象

发布时间:2020-06-28 10:30
【摘要】: 本文通过对《怀念狼》、《狼图腾》、《狼祸》、《藏獒》等十多部作品的梳理解读,对21世纪初中国文学中出现的“狼”形象进行归纳和分析,论述当下文学“狼”形象的特征,在与中国八、九十年代文学“狼”形象的比较中把握“狼”形象的变化,从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方面探究当代文坛“狼”影频频出没的原因。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对“狼”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出现做一个简要回顾,以此考察文学视野中“狼”形象的变迁;对近年来的一些有关“狼”形象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本文的基本目标,一方面要将“狼”从动物小说、生态文学研究中提取出来赋予独立的美学意义,另一方面意在突破过去对单部作品进行分析的局限,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狼”形象进行总体观照。 第二部分:正文,分三章。第一章以《狼图腾》为主要切入点,通过“狼”与“狗”和“羊”的形象对比,归纳出新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狼”形象被赋予的智慧、顽强、自由等隐喻特征。第二章考察近二十年来“狼”形象的变迁。认为在张扬人道主义的八十年代,“狼”往往作为人性的对立面而出现,“狼”群寂寞;九十年代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与狼共舞”和“与狼对抗”两种不同的写作姿态,“狼”寄托作家不同的寓意和思绪;到了21世纪初,“狼”形象则蕴含着更多的生态焦虑和人性思索。第三章试图从文化角度探询世纪初文坛“狼”影频频出没的原因:一方面,面对生态与精神的双重危机,文学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磨合中实现了对“狼”的接纳;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当下社会流行文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结语。21世纪初,中国作家引“狼”入室的确有着警示生态失衡、人心异化的社会现状的强烈意图,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狼”文化的喧嚣化和浮躁化,这又是文学应当反省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斯远;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蓉梅;;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动物形象塑造视角研究——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动物小说为中心[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3 赵准胜;《狼图腾》:从沉默到宣泄以及“别一种另类”[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6期

4 廖增湖;贾平凹访谈录──关于《怀念狼》[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4期

5 季红真;被囚禁的灵魂──读《山上的小屋》[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1期

6 张皓;中国生态文学:寻找人与自然的和弦[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殷国明;狼与西方文明的起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唐克龙;;当代生态文学中的动物叙事与生命意识的兴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周玉琳;中国生态文学欢呼“狼来了”——《狼图腾》的生态思想[J];黑河学刊;2004年06期

10 王静;;人与自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生态创作概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732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32903.html

上一篇:朱自清诗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袁于令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