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求赎的困惑与理性的探寻——论李昂女性主义文学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0-07-14 11:46
【摘要】: 作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女性主义是李昂思想的出发点和精神所 在。本文拟从李昂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入手,采取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女 性文学观来解读李昂女性文本的创作,力图梳理出她的女性意识在不同创作 阶段的演变轨迹,借鉴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其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整体研 究。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赖以存在的精髓,它的自然属性主要表现为女性特 有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机制使得她们在体验和感受外部世界时有着不同于男性 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同时,女性意识又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影响着女性意识发展的层次和内容,这可以看 作是女性意识的社会属性。本文将李昂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阐述了其女性 意识的演变过程。在她开始文学创作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是存在主义 与精神分析学说在台湾盛行的时期,在这股以个人为中心、抒发心灵苦闷的 潮流中,李昂以疯狂、性、死亡为主题,讲述了花季年龄中背叛与自救的故 事,反映出青春期特有的焦虑不安及对女性自我追寻的倾心;70年代末80 年代初的李昂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寻找到新的文学出路,坚定了创作中的女性 主义倾向,有关女性问题的观照和探索上升为创作的重要主题。她坦率地写 出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的又是自然的女人,其本能的欲求和社会需求的双重纠 葛,以及这种欲求遭受男权社会的长期压抑下,女性的心理和感受、觉醒和 奋斗,开始自觉地为摆脱显示不平等观念的男性笼罩的阴影,为妇女在经济 与感情两方面的独立自主而不懈努力;90年代,台湾文学思潮出现出多元化 状态,李昂大胆地把女性主义问题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结合女性主义对当 前台湾社会进行观照,并将其观照扩展到台湾历史和现实政治的层面上,表 现出对台湾文化的考察和探究。 贯串在李昂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思想是通过写“性”来反映女性意 OZ差霎壳5】的十生什为丁 丫,.——/MX丁ER S mESIS 识和妇女的社会权利问题,透过性探视生命的秘密,表现投射在性爱上的祉 会文化形态。把性爱作为一种救赎方式,探寻着女性的角度和出路。她写性 虐待来控诉男女的不平等,写性无知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终身遗憾,写性交 易揭示性沦为物质功利的兑换券,写性反抗表现新女性要求在男女交往中摆 脱被动依附的心态。而且她还将“性”的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女权 的问题、人权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加以观照。在台湾文坛,表达女性主义观点 的女作家有,不惮于涉笔政治的女作家也有,但像她这样将二者结合起来考 察的并不多见,因此这也是她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 纵观李昂的作品,大部分都侧重表现女性,充溢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女 性主义思想一直贯穿在她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作为台湾当代知识女性和 有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她始终站在女性本位的立场上,对台湾社会漠视女 权的现象提出了严厉的质疑和有力的建议,给当代台湾为情欲所苦、所惑、 所诱而不自觉沉沦的姐妹们提供了一个反省与解决的形象参照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明;;话语场地的开辟——“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J];作家;1996年09期

2 陈光曦;刘_g;;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质疑[J];学术交流;2017年02期

3 王慧;;大众传媒对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J];文学教育(上);2015年03期

4 侯吉歌;;20世纪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阶段[J];青年文学家;2019年02期

5 赵伟华;;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精神——读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年01期

6 王晓芳;;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探究[J];青春岁月;2015年23期

7 刘冬玲;;中西女性主义文学对比[J];山西青年;2016年08期

8 李先瑞;;私小说与女性主义文学——日本女性主义文学表现手法探究[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4年00期

9 邹璐;;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意识源流探析[J];名作欣赏;2014年11期

10 许扬;;俄罗斯女性主义文学一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任一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特色——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贻荣;;移风易俗的女性先驱者[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爱菊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寻找男女平等相处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口述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澳门大学博士后 荒林 访谈、整理人 本报记者 刘霞;荒林:微笑前行,让思考与对话从女性主义文学延展[N];中国妇女报;2015年

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陈为民;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N];商丘日报;2005年

4 刘兵;文学的性别与日常生活的性别[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高瑞光 武航;李昂:孝行少年捐髓救母[N];中国青年报;2018年

6 王喜双 潘秋什;实践浇筑梦想 坚持造就希望[N];佳木斯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黄海华;不拘一格,“催化”更多青年人才[N];解放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蒋肖斌;有了冷知识,生活更热闹[N];中国青年报;2014年

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芳;教学中多加纠正指导[N];健康报;2013年

10 周泓;安全食品来自健康动物[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2 唐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求赎的困惑与理性的探寻——论李昂女性主义文学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淑荣;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徐胜莲;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流变[D];安徽大学;2010年

4 黄丽;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陈怡萍;非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6 胡凯逖;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特征及对中国女性文学批判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李海霞;西苏“身体写作”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建构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黄苹;女性主义文学观的美学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紫晖;多丽丝·莱辛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朱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得失[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