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傅斯年与周作人关系变迁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22:45
【摘要】: 傅斯年与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傅斯年外号“傅大炮”,是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主办《新潮》月刊,提出中国的“伦理革命”。周作人则是北大教授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导师。伴随着中国上世纪动荡的历史,两人关系也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傅斯年的欧洲文学史老师。傅斯年追随周作人,对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口号都极度认同,而作为老师辈的周作人,也给了学生傅斯年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傅斯年主办的新潮社和《新潮》杂志倾注了大量心血。随着“五四”进入落潮期,傅斯年远赴欧洲留学,两人关系逐渐疏远,但周作人经营着学生傅斯年所创办的“新潮”事业。中日战争期间,周作人最终“下水”,叛国投敌,傅斯年与周作人关系至此也不可避免的走向破裂。抗战胜利后,当初的这位得意门生傅斯年立场坚定地表示“北大将来复校时,绝不延聘任任何伪北大之教职员”,周作人和傅斯年的关系至此公开破裂。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试图探讨傅斯年与周作人关系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第二、三部分为论文主体部分,分别为第一章与第二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五四”时期傅斯年与周作人相互合作和思想理论上的呼应,共分四节,第一节从新潮社与《新潮》月刊角度来探讨周作人对学生傅斯年的帮助和扶持。第二节研究傅斯年对周作人“直译的笔法”的认同。第三节研究傅斯年对周作人提出的“思想革命”以及“人道主义”的附和,第四节讨论傅斯年对周作人白话诗歌的模仿。需要说明的是,在探讨他们“五四”时期多方面合作的同时,并不排除他们之间合作中的差异和对彼此思想理论的误读;第二章主要探讨1945年以后,傅斯年与周作人之间的相互攻讦,并研究他们分裂的深层动因。共分三节,第一节探讨周作人与傅斯年对日本认识的不同以及由此引发的道路选择的差异。第二节梳理周作人对傅斯年的攻讦。第三节探讨在傅斯年逝世后,周作人还不遗余力的攻击诽谤傅斯年的原因。第四部分“结语”,主要是回顾傅斯年与周作人之间恩恩怨怨,并对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分裂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贤桂;;大男人傅斯年[J];领导文萃;2011年14期

2 闫晓虹;;在台大,在傅斯年墓园旁[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8期

3 王标;;傅斯年与台湾大学[J];湖北档案;2011年06期

4 王标;;傅斯年与台湾大学[J];档案天地;2011年06期

5 耿法;;鲜为人知的李庄才女——游寿[J];书屋;2011年06期

6 王锐;;傅斯年、钱穆的屈原研究浅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7 唐明贵;;论傅斯年的《诗经》学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殷昭鲁;;傅斯年与战后国民政府教育甄审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杨朝亮;李珍;;《东北史纲》:中国史界第一部东北地区史[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武丽玮;;傅斯年《东北史纲》和金毓黻《东北通史》之比较[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哈迎飞;;从国家意识、民族认同与思想革命论周作人的启蒙思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钱理群;;试论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发展道路[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4 张学义;;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诠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亮宽;;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论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8 何广中;;李约瑟论道家与西方科学[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10 薛毅;;论鲁迅的文化论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良骏;周作人为何大骂傅斯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路文彬;想起傅斯年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德艺;大气磅礴傅斯年[N];淮南日报;2005年

4 袁良骏;不必为贤者傅斯年先生讳[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何兹全;谈谈“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N];北京日报;2003年

6 李森 作者为著名作家,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傅斯年与“一二·一”[N];云南政协报;2004年

7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报驻京记者卢嵘 采访/整理;胡适和傅斯年:两枚“过河卒子”[N];南方周末;2003年

8 袁伟时;傅斯年其人其文[N];南方周末;2004年

9 本报书评人 谢其章;《大方》印象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许纪霖;傅斯年:一代豪杰“傅大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洪波;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3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5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传;华南学派探渊[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8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阳;傅斯年与周作人关系变迁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菊英;苦雨斋里的低吟与徘徊[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4 汪洋;周作人自由主义思想评析(1917-1937)[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朴彗廷;周作人的宗教观[D];复旦大学;2010年

6 冯仰操;论周作人对滑稽文学的批评与借鉴[D];南京大学;2011年

7 朱春华;傅斯年改造思想略论[D];河南大学;2012年

8 谢伊丹;周作人1949年以后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何亦聪;矛盾·观念·文体[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0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0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