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和论争

发布时间:2020-07-26 13:58
【摘要】: 本论文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为研究对象。导论部分介绍了文革结束后迄今的革命文学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于前后阶段的一些特点。第一章梳理了革命文学的酝酿过程,以五卅运动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段,五卅运动前早期共产党人以《中国青年》为阵地,揭开了推动文坛转向的序幕;五卅运动后,帝国主义的残暴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促使既有作家走出“象牙塔”,来到“十字街头”,关注“血”与“泪”交织的社会现实,蒋光慈、郭沫若等人的理论倡导和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文坛关注的重心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第二章分析了革命文学论争双方分歧所在。大革命失败后,受到排挤的左翼人士被迫从全国各地逃亡到上海,重操文学事业,留日回国的后期创造社成员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口号,并挑起了“革命文学论争”,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文学的定义”以及“作者与题材”两方面。第三章探讨了革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倾向:“革命+恋爱”公式。第一节分析了该模式能够风行一时的原因,从作家自身经历、题材本身以及都市商业背景三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以往研究者批评革命文学作品的所谓“不健康”倾向是都市大众文化的必然产物。第二节以几部代表性的小说为个案,一方面梳理了革命文学作品中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的逐步清晰,另一方面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却挣扎于“革命”与“恋爱”冲突中,最初二者只能取其一,革命通过对爱情的“净身”确立自身正当性,随后二者并行不悖,爱情成为革命的动力。第四章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成就和不足,探讨革命文学思潮对日后中国左翼文学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克服的缺点,认为都市在革命文学以至日后左翼文学作品中都染上了一层“负面”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忠;;试论殷夫诗歌的主体形象[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2 信芳;;81年前,“左联”在上海诞生[J];上海采风;2011年07期

3 王丽君;;走向革命——三十年代海派文学的政治叙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郭长保;;鲁迅对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贡献[J];前沿;2011年16期

5 曾穗菁;;瑕瑜互见的变奏曲——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杨霞;;论鲁迅在“左联”中的尴尬境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7 胡明;赵新顺;;瞿秋白与“左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宝吉;创造社和太阳社[N];吉林日报;2002年

2 张黎;背负阶级的使命[N];文艺报;2003年

3 刘方政;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丽;正确评价鲁迅的第一人[N];团结报;2000年

5 蔡 震;郭沫若与浪漫主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宏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和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0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0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