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寻根之思:审美理想烛照下的审丑表达

发布时间:2020-07-26 23:47
【摘要】:兴起于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球化背景的促发下民族主义意识在文学领域里的重大苏醒。在重铸民族精神的审美理想的烛照下,寻根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审丑表达方式。审美理想与审丑表达在寻根作品里的融合程度高低,决定了寻根文学所能达到的艺术水准。 本文主体内容分三部分,全面论述了在审美理想的烛照下寻根文学作品中的审丑表达问题。第一部分从两大方面探讨了寻根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其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主义与民族本位主义情绪的碰撞,进而促使民族主义意识的苏醒;其二,文学自身关注于文学本体建立的考虑,转而向民族传统文化寻找资源。第二部分分别论述寻根文学的审美理想和审丑表达:其中审美理想的得出依循先分析后总结的思路,先通过对廿世纪中前半个多世纪的乡土文学的继承和对现代性的负面影响的清算这两大理论来源的分析,再明确归纳出寻根文学重铸民族精神的审美理想;对审丑表达的思考,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去切入,先论述有关“丑”的界定和“审丑”的美学意义,然后进一步指出中国审丑意识的现代觉醒,最后具体分析“审丑”在寻根文学中出现的特殊历史背景,从而得出“审丑”在寻根文学中的广泛运用是合理合情、合乎历史潮流的创作策略。第三部分具体分析《白鹿原》、《爸爸爸》两部作品,指出只有审美理想与审丑表达二者完美融合才能造就寻根文学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当二者彻底背离时寻根文学就必然走向终结。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从考察寻根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开始,目的是阐释新时期寻根派诞生的复杂的时代氛围,进而全面把握寻根文学的发展脉络;以美学的分析为理论框架,充分运用哲学、文艺学、批评学等学科的既有成果,对寻根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到寻根文学在美学方面的特点和独特地位,将文学经验与美学理论有机结合。2.以丑、审丑理论在寻根作品中的新发展、广运用为研究核心,以个案分析为实例,通过对外在的环境美与内在的人性丑作比照,进而寻求“丑”在寻根文学中的独特美学地位,推导出审美理想与审丑表达融合则相生、背离则不存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静;;娱乐审丑成为一种时尚——从影、视、网看大众娱乐的审丑趋势[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丁世民;;丑的生灵 梦的精灵 暖了心灵——《一棵小桃树》文本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14期

3 汪学勤;;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丑能力[J];语文月刊;2002年03期

4 南俊琪;;当前大学生审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年11期

5 任小夏;;大众文化视野下审丑趣味的文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13期

6 郑付忠;;“审丑”时代:审丑、炫丑与丑书泛滥[J];书法赏评;2015年05期

7 陈洪杰;;试析网络自制节目中的审丑现象——以《你正常吗》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24期

8 徐文洁;;新媒体时代“大众审丑”潮流现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0期

9 郑付忠;;“审丑”时代:从审丑、炫丑到丑书泛滥[J];民族艺林;2015年02期

10 范媛媛;范克龙;;网络审丑现象的美学反思及行为矫正[J];齐鲁艺苑;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慧民;;网络“审丑”泛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2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潘道正;;圣像之争:冲突与融合中的审丑问题[A];东方丛刊(2009年第2辑 总第六十八辑)[C];2009年

5 刘雯;;网络传媒的“审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费投射与消费欲望[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6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关开澄;;科技期刊:“量和单位”编校标准化“审丑”[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冻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东方全媒体中心视觉总监;审丑怪“像”[N];中国摄影报;2019年

2 郝倩;对“老问题”不能止于“审丑疲劳”[N];济南日报;2019年

3 渐渐 媒体人;“乔碧萝事件”收官,审丑生意链咋办?[N];企业家日报;2019年

4 刘畅;乱罚款的“审丑疲劳”何时终结[N];中国青年报;2013年

5 实习生 沈参;越丑怪越美丽?审丑潮流裹挟了谁[N];中国青年报;2010年

6 曹林;审丑学大行其道[N];中国青年报;2010年

7 晁星;莫让“流量崇拜”助长审丑之风[N];北京日报;2018年

8 曹飞;因为“流量”,所以“审丑”?![N];解放日报;2018年

9 李冬;网红经济莫要陷入“审丑螺旋”[N];中国青年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蒋肖斌;“审丑”是偶像时代的一场感冒?[N];中国青年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家琪;鸿沟与跨越[D];北京大学;2013年

3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娅;寻根之思:审美理想烛照下的审丑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紫妍;中学语文审丑教育论[D];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瑾瑜;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审丑教育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4 黄静;山东秧歌的审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顾忆涵;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因素及审丑教育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唐明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薇薇;“网络审丑”运行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晓宇;网络审丑文化的传播学审视[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1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1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