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思:审美理想烛照下的审丑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静;;娱乐审丑成为一种时尚——从影、视、网看大众娱乐的审丑趋势[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丁世民;;丑的生灵 梦的精灵 暖了心灵——《一棵小桃树》文本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14期
3 汪学勤;;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丑能力[J];语文月刊;2002年03期
4 南俊琪;;当前大学生审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年11期
5 任小夏;;大众文化视野下审丑趣味的文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13期
6 郑付忠;;“审丑”时代:审丑、炫丑与丑书泛滥[J];书法赏评;2015年05期
7 陈洪杰;;试析网络自制节目中的审丑现象——以《你正常吗》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24期
8 徐文洁;;新媒体时代“大众审丑”潮流现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0期
9 郑付忠;;“审丑”时代:从审丑、炫丑到丑书泛滥[J];民族艺林;2015年02期
10 范媛媛;范克龙;;网络审丑现象的美学反思及行为矫正[J];齐鲁艺苑;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慧民;;网络“审丑”泛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3年
2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潘道正;;圣像之争:冲突与融合中的审丑问题[A];东方丛刊(2009年第2辑 总第六十八辑)[C];2009年
5 刘雯;;网络传媒的“审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费投射与消费欲望[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6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关开澄;;科技期刊:“量和单位”编校标准化“审丑”[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冻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东方全媒体中心视觉总监;审丑怪“像”[N];中国摄影报;2019年
2 郝倩;对“老问题”不能止于“审丑疲劳”[N];济南日报;2019年
3 渐渐 媒体人;“乔碧萝事件”收官,审丑生意链咋办?[N];企业家日报;2019年
4 刘畅;乱罚款的“审丑疲劳”何时终结[N];中国青年报;2013年
5 实习生 沈参;越丑怪越美丽?审丑潮流裹挟了谁[N];中国青年报;2010年
6 曹林;审丑学大行其道[N];中国青年报;2010年
7 晁星;莫让“流量崇拜”助长审丑之风[N];北京日报;2018年
8 曹飞;因为“流量”,所以“审丑”?![N];解放日报;2018年
9 李冬;网红经济莫要陷入“审丑螺旋”[N];中国青年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蒋肖斌;“审丑”是偶像时代的一场感冒?[N];中国青年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家琪;鸿沟与跨越[D];北京大学;2013年
3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娅;寻根之思:审美理想烛照下的审丑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紫妍;中学语文审丑教育论[D];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瑾瑜;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审丑教育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4 黄静;山东秧歌的审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顾忆涵;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因素及审丑教育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唐明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薇薇;“网络审丑”运行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晓宇;网络审丑文化的传播学审视[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1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