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杂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5
【摘要】:《论语》杂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刊物,以林语堂为首的论语派因此而得名。关于论语派的研究近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对这一刊物的系统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梳理和研究当时风行一时的文学刊物,对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在当时的形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对《论语》杂志的系统研究,通过对期刊的整体面貌及运行机制的考察,深入分析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论语》式文风存在的可能性,力求把握《论语》杂志的整体编辑意图,还原《论语》的本来面目。 本文分上下两篇进行论述。 上篇重在考察刊物的基本面貌。引言部分论述了《论语》所植根的生态环境。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上海在1928年后取代北平而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高度商业化的上海产生了庞大的市民读者群体,从而催生了一份既适合市民读者的欣赏口味又不乏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刊物——《论语》。该刊从多元化、商业化、开放化的文化母体中汲取养分,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编辑风格及文化景观。第一章考察刊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杂志封面、栏目、风格特色、营销、广告等的考察,分析它的流行、畅销因素,试图呈现《论语》杂志与商业文化既亲合又疏离的文化态度。第二章主要研究以林语堂为首的编辑群体的编辑文化理念,他们独树一帜的文化个性和编辑理念直接导引了《论语》的编辑风格:保持毫无偏袒、“向权势说真话”的独立姿态和自由品性,并一定程度上取纳民间的审美情趣,力倡闲适与幽默的文风,对我国幽默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这一理念进行分析,自由主义文人自身的矛盾导致了《论语》之文化理念的矛盾与尴尬,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特的语境中,《论语》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并没有为自己赢得文学史上相应的地位。 下篇探讨了《论语》的创作情况。第三章主要是对杂志的作者群进行研究,将《论语》庞大的作者群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林语堂在《语丝》时期的老朋友们,主要分析俞平伯的小品文创作;二是郁达夫与老舍这两个在论语派中身份特殊的作家的创作情况:三是杂志所培养的新作家,主要分析姚颖、徐
本文编号:2773562
本文编号:2773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