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追求和谐中彰显特色——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思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元浦;开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J];文艺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阳富;;论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曹雪颖;;新闻自由与报业现代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冯朝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马冬;;文化批判视阈内的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朱波;杨加方;;论web2.0条件下大众传媒“意见领袖”的话语作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苏晨;李艳翎;郝玉娇;郝哲;;时尚体育的成因及文化心理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孟繁华;“游牧文化”与网络乌托邦[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吴蕙静;;探索建立书摘发布的新空间[J];编辑之友;2011年11期
9 刘慧;;传播中的仪式对于群体归属感建立的作用分析[J];编辑之友;2012年06期
10 张昆;;略论对外宣传体系[J];今传媒;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陶建杰;沈国麟;;两个环境和三个现实——大众传媒与浦东新区形象建构[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闫巧丽;周世祥;;信息技术对人际互动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廖静;黄明元;;媒体的划时代变迁——论新旧媒体的共存与共荣[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刘舒;;从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看“融媒”时代的到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张志海;;试论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行政领导与新闻媒体[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黄晓红;;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公正原则[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昆;;环境要素对传播史演进的影响[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3 易文;越南革新时期新闻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建磊;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6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亚楠;地市级媒体转企改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9 梁庆婷;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特色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晓媚;中美媒体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角色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班晓宇;《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6 沈晓霞;信息时代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舆论引导中的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邹丽娜;Web2.0时代网络舆论的生成与调控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万生花;南昌市社区媒介的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熊婧婧;《红色中华》报的舆论监督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炳芳;陈宝松;;论和谐文化生态的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6期
2 章剑鸣;;浙商文化的和谐因子及其特点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王浩斌;;试论伦理生态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方福颖;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及其艺术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2期
5 李崇辉;;特色鲜明的亚洲内陆地区民族美术文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赵超;;古代文化语词生态的现代建构——读王作新《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7 罗红,黄启学,苏祖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J];桂海论丛;2005年04期
8 丁义;发展和谐音乐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石国兴,曹保刚;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10 刘国华;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进贵;张春兰;王韦力;;文化生态数字地图博物馆建置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诗亚;;西部开发新理念——发展特色科教 构建良性自然/文化生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6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7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贵玉;鹤文化生态与创建现代文化名城需要付出努力[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2 万斌生;建设文化生态名城之管见[N];抚州日报;2007年
3 张山东;城市之魂源于文[N];抚州日报;2008年
4 戚善成;无锡新区启动文化生态组团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中共菏泽东明集镇 彭卫成;大力发展和谐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N];菏泽日报;2009年
6 陈乃举;文化生态也要保护[N];辽宁日报;2007年
7 陈翰武;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汪炬星 詹帮祥;打造文化生态大公园[N];江西日报;2010年
9 ;保护文化生态激活文化遗产立体生存[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省社科院研究员 钟晓毅;打造和谐文化生态[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边建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共振”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4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6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r
本文编号:2786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