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公主的生活与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唐代文学中的公主园林别墅[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郭海文;;唐代公主的婚姻礼仪[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3期
3 郭海文;;唐代公主的择偶标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龚荫;唐代和亲政策述论[J];思想战线;2000年01期
5 赵燕翼;半个匈奴人[J];丝绸之路;2001年05期
6 ;关于“精灵公主”的访谈[J];电影评介;2003年02期
7 张邦炜;唐朝的异辈婚[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8 韩江;马华二诗人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姜林海,张九文;南京邓府山明代福清公主家族墓[J];南方文物;2000年02期
10 曹福礼;鲤鱼公主[J];电影;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同祯;;公主坟琐考[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2 丁学芸;;监国公主铜印考释[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3 刘双智;;陕西长武昭仁大殿[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4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5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劲松;;陈崇与东佳书堂关系的再认识——基于谱牒与地方志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杜永毅;;唐代诗人贺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萧山史家桥村[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邵天杰;赵景波;;泾洛流域唐代洪涝灾害初步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虹;还你一个青年时代的希茜公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郭英奎;石中相会[N];中国商报;2003年
3 王滨滨;耶利内克笔下的现代公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徐瑞哲;么么公主敲响纽交所开市钟[N];解放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龚洁芸 实习生 王江锋;墨西哥“跳水公主”驾到[N];解放日报;2011年
6 王力为;“洋公主”看上绿“小伙”[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记者窦红梅;公主坟商圈“扩军”[N];北京日报;2002年
8 记者 罗辉 徐兴堂;朱昒基会见诗琳通公主[N];人民日报;2001年
9 记者 李明江;李岚清会见泰国公主诗琳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新华;康多莉礼·赖斯:沉静的“好斗公主”[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5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9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飞文;论唐代六言绝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87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