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先秦儒家《诗》学述论

发布时间:2020-08-10 11:59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而在我国传统的精神文化领域中,儒家的思想又始终占据着正统地位,因此,我国几乎所有的文化、文学观念无不受其浸染,诗歌也不例外。从孔子的《诗》论到把儒家《诗》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的《毛诗序》,对后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乃至诗歌的理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认真地清理和认识儒家的《诗》学观念,尤其是先秦儒家的《诗》学观念,在今天具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利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等出土文献及过去由于疑古思潮所否定的文献材料,重新整理和挖掘先秦儒家《诗》学的要义,重点论述孔子、孟子、荀子的《诗》学观念,三者之间的师承关系,以及他们对后世诗学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将结合《礼记》、《孝经》、《孔丛子》、《孔子家语》等文献探讨孔门弟子学《诗》、用《诗》、论《诗》的情况。 全文共分四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讨论孔子与《诗经》的关系,涉及孔子删《诗》及孔子论《诗》等问题。其中尤以孔子论《诗》为重点,结合最新出土文献及过去被疑古思潮所否定的文献材料对此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及探讨,总结了孔子论《诗》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授《诗》途径。第二章尝试探讨了孔门弟子中几位关键人物子夏、曾子、子思等人与《诗经》的关系。第三章分别论述了孟子、荀子的师承关系及其对《诗》学的贡献。第四章总结了先秦三位儒学大师孔子、孟子、荀子论《诗》的异同。论述了先秦《诗》学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诗学的总体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力;;先秦儒家消费思想[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2 邓泽森;;先秦儒家人论浅析[J];江汉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3 刘良海;;论先秦儒家的尊贤思想[J];东岳论丛;2019年02期

4 陈桂生;;先秦儒家的“先教”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9期

5 任芳莹;;先秦时期儒家的美学思想[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6 徐文涛;;“仁”与“未仁”的两难选择——孔、孟、荀评管仲解读[J];管子学刊;2006年02期

7 胡可涛;;先秦儒家论辩思想的嬗变——以孔、孟、荀为中心[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6期

8 王平;;论先秦儒家的人性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2期

9 祝传佳;;论先秦儒家勇德的基本内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10 张申平;;先秦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及其借鉴价值[J];名作欣赏;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兴祥;;孔子和孟子的历史进化思想[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陶武;;传统人性理论再解读——戴震人性可善论摭谈[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焦杨;;从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体系看荀子的学习理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马祥林;;先秦“和”之现实意义[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慰;;论孔、孟的财富思想及其分歧[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荆培运;孔孟之别[N];中华读书报;2015年

2 冯敏飞;孔子那骨子里的浪漫(上)[N];新华书目报;2019年

3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5 主讲人 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N];光明日报;2013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上海电视大学教授,CCTV《百家讲坛》主讲,先秦诸子研究专家 鲍鹏山;孔孟的革命之道[N];深圳商报;2011年

8 夏澍耘;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N];光明日报;2002年

9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10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正;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金美恩;先秦儒典与《圣经》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晓琼;先秦儒家“敬”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左剑峰;感性学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情感观念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5 宗超;先秦儒家知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吴建国;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剑;先秦儒家义德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张永祥;理性的足迹:从孔子到孟子的学术思想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夏世华;先秦儒家禅让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莺;先秦儒家《诗》学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志勇;秩序的内生与扩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月;先秦儒家乐舞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榕;先秦儒家音乐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良山;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社会和谐意蕴[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6 江瀚;先秦儒家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修晓日;先秦儒家“忠”思想初探[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武照欣;先秦儒家之“义”探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高海水;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尹春光;先秦儒家勇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8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8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