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博;;《文心雕龙》中“神与物游”与“心物交融”所指异同[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2 兰寿春;;“物感”理论在魏晋南北朝的传承与发展[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3 高凤桐;;荀子美学思想探微[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4 付以琼;;“兴”义溯源及其历史演变[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兰宇冬;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炜莉;魏晋南北朝行旅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丽;论文学创作发生论的物感说[D];吉林大学;2008年
3 洪彦龙;论南朝物色观及其与山水诗之关系[D];厦门大学;2008年
4 兰寿春;唐前“物感”说的生成与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迪泳;徜徉于心物之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玉陇;王阳明的心物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传安;熊十力哲性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陈俊杰;心灵哲学视阈下的笛卡尔心身关系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建华;王阳明良知学说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文斌;宗炳神不灭论思想述论[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1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9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