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革”文学的精神流亡现象

发布时间:2020-08-14 12:43
【摘要】: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个特殊存在,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众说纷芸的尴尬境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精神流亡”现象这一角度试图对“文革”文学作出评价。 什么是“精神流亡”?“精神流亡”现象的实质内涵是什么?它在20世纪的中国处于什么地位?本文在对与“精神流亡”现象关切的流亡及流亡者两种话语的清理分析中,指出“精神流亡”不仅仅是话语事件,更是精神事件。并通过典型事例,指出“精神流亡”现象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最沉重的话题,尤其在“革命”年代,这一精神冲突及焦灼体现得更加明显。 “文革”有没有文学?有没有文学家?“文革”时期特定的“个体人格”是什么?“文革”前“精神流亡”现象如何?等等,文章还试图在对这些争论不休的问题的追问中,着重指出“文革”文学的“精神流亡”从本质上说是:“外在政治文化的打击与内在道德建构的忠诚相逆而导致的精神焦灼及悲剧意识,并由个体人格建构而产生的‘怨恨感’”。 文章最后又用现象学还原法和抽样分析法对“梦游”、“根的隐喻性表达”、“资(中)产阶级子弟反对资(中)产阶级父辈”这几个具有“精神流亡”现象的例子做出确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效壮;直面文革[D];宁波大学;2011年

2 李欢;论流亡者及其政治义务[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3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93048.html

上一篇:论叶燮的诗性智慧  
下一篇:正文体考论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