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周作人小资书写的独特性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09-02 08:44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法抹去的记忆,他的《人的文学》确立了五四新文学的方向。由他倡导并于他手中成熟的小品文与鲁迅的杂文树立了现代散文的典范,并称现代散文的双峰,迄今无人能及。由于他抗战期间附逆的历史污点,在政治标准为唯一标准的年代,现代文学史上他的名字不大出现,也很少有人谈及其人其文,这是他作为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千古罪人付出的必然代价。 到了20世纪80年代,多重标准取代了唯一的政治标准,周作人身上的封条被小心翼翼地解开,他的文学价值与成就被一点一点重新发现、重估,并逐渐形成一股周作人热,对周作人的研究也日益客观、全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纵观已有的对周作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附逆与文学成就两方面,而文学成就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其文艺观与散文两方面,成绩斐然。如钱理群先生、舒芜先生、倪墨炎先生,李景彬先生,以及罗钢、黄开发、赵京华、顾琅川、哈迎飞等诸学者,他们从自由主义、人道主义、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研究,为我们了解周作人其人其文打开了多扇窗,呈现出一个客观的、立体的周作人。 在这众多的研究中,专从小资这个角度来切入的相关研究,笔者还暂未发现,而事实上,周作人自身的小资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艺观及创作,使他的书写不同于关于宏大叙事、意识形态的传统书写,这种富有小资特性的书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众多的传统书写作品中卓然独秀,独具特色。同时,周作人的小资书写不仅不同于传统书写,也迥异于普通的小资书写。这也即是论文的创新之处,即找出周作人小资书写的独特性并深挖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指出正是多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周作人的小资书写呈现出独特魅力。当代小资文化盛行,小资书写空前的繁荣,但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评论界,对当代小资书写的评价并不高,当代的小资书写被认为流于空泛、浮躁不实、失去贯穿文字始终的灵魂,这类作品泛滥成灾,使人误认为小资书写是垃圾、糟粕,毫无可取之处。这实在是有失偏颇,小资书写还是有可取之处,如它对自由表达、个性自然的坚持,值得肯定。这种认识偏差正是本论文的生发点。找出当代小资书写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周作人独特的小资书写中为当代小资书写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这就是本论文的最终目的。 论述分为三章,加上结语,论文共四部分。 论文第一章通过对中西方关于小资的认知的梳理,着力廓清“小资”这个概念的外在表征与内在精神,使人对“小资”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确定周作人的小资身份,指出其异于普通小资之处。小资性决定了周作人的书写不再是传统书写中关于宏大叙事、意识形态的书写,它充满了小资气息,在体裁、语言、风格等多方面无不体现着小资的文化、情调与精神。同时,周作人的书写也迥异于普通的小资书写,这也是论文第二章中着力论述的内容。周作人小资书写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外在题材、内在精神与独特风格三个方面,论文试图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中找到其独特性背后的深层的思想根源,同时指出周作人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始终坚持人类性的、世界性的眼光,贯穿着个性自由、独立自主、以人为本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周作人的书写具有了质的厚重,具备了永恒的、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第三章中笔者试图在周作人小资书写的参照下,找出当代小资书写失败的症结,即失去了人文关怀,启蒙理想和理性主义被颠覆,陷入到书写个人领域的极端。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指出文学是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调和一致,只注重个人,从个人的感受出发,写个人的空间,只能流于狭隘,个性是建立在共性之上的,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才能由个人空间通向公共空间,从而获得认可。这也正是本论文的实践指导意义之所在。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俞芳;谈谈周作人[J];鲁迅研究动态;1988年06期

2 樊波;试析“个人化写作”及其他[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01期

3 杨樝;关于九十年代个人化写作问题[J];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4 罗钢;;周作人的文艺观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04期



本文编号:2810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10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