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身体的解放与规训——中国现代文学身体意识论

发布时间:2020-09-04 0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定宇;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质与文化研究[J];学术研究;1994年06期

2 于在乐;论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J];东岳论丛;1995年S1期

3 蔡沛勤;《野草》梦幻意象的荒诞性及真实性浅探[J];阅读与写作;2000年04期

4 沈佩萍;富有活力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介绍[J];探索与争鸣;2001年02期

5 何锡章,王书婷;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透视——何锡章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23期

6 金仕霞;质疑“当代文学”[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润霞;;历史关结点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01期

8 张武军;;北京、上海文学中心的陷落与重庆文学中心的形成——略论抗战对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影响[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02期

9 孙钶心;;《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问题式”教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焦玉红;纪海丽;刘乙秀;;《儒林外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进;;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哈迎飞;;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当代语文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金顺;;辑佚·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杨扬;;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宋剑华;;论“言志”诗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本期焦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王富仁;;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马良春;;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黄万华;;跨越1949: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历史一体性和丰富差异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张直心;;艾芜“南行”系列小说的启示——一些连通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顾钧;《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读本》中的鲁迅[N];文汇报;2011年

2 ;《海上花列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N];文汇报;2006年

3 张重岗;冯铁:中国现代文学手稿研究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红孩;人应该看到更深层的东西[N];文艺报;2010年

5 傅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理论的发轫及检讨[N];文艺报;2001年

6 吕保田;以史作论 微观对话[N];文艺报;2008年

7 白桦;“我才不怕归呢”[N];文学报;2010年

8 张大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左联开创中国现代文学新阶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张柠;文学中的隐秘城市[N];文汇报;2007年

10 李凤亮;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优势与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3年

2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4 易前良;国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D];南京大学;2004年

5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6 尹成君;色彩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黄晓华;身体的解放与规训[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黑坂雅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妇女解放问题[D];西北大学;2001年

2 戚萍;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D];青岛大学;2006年

3 郭娅妮;20世纪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剖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数珍;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连昌;中国现代文学目录学类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类型研究之一[D];青岛大学;2004年

6 王静;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娜拉形象及其悲剧性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林捷;论五四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月如;论新文化语境中的五四文学翻译[D];青岛大学;2004年

9 翁君怡;擦肩而过—萧伯纳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丽丽;精神还乡: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还乡主题”[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2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12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